构建外语学习长效机制之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4 04:37:12

构建外语学习长效机制之策略研究

摘要:以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依据,以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语言教学法以及有效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为着眼点,进行外语学习者内在动机的激发,从而发挥学习者外语学习的自我功效,构建外语学习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外语学习;长效机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6―0070―03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的外语学习是为了获取学位、学历以及奖励等外部诱因驱使下的短期行为,一旦失去了这些外部诱因,外语学习也随之终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外语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意义显得过于狭窄和功利,从而大大削减了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语言学习的内在诱因,而不只限于外在诱因上,情况就会大大地改善。

一、利用动机战术激发外语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大量的中外动机研究表明,外在动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某种作用,但它是一种人工化的动力,由它引发的行为只有短期效果且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终止,内在动机才是一种持久长效且起关键作用的驱动力。它是有机体固有的一种天然动力。随时可以得到并不断进行挖掘和利用。如果学习者把学习外语看成是一种自我能力和自主意识完善提高的过程,那么这些学习者比那些仅依赖于某种外部诱因而学习的人成功机率要大得多。

(一)外语教学须满足学习者的自身需求

根据需求理论,动机总是和需要相联系的。正如马斯洛(Abraham Maslow)所说:“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而在我国课程大多是由学校或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统―设置,所用教材也是由学校或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统购,参加的考试也都是统考。教师或学生没有太多的自主选择余地,大部分学生必须按照既定路线行驶。教育中最明显的失败例子就是:我们很少听到学习者说外语学习是一种能够满足自身某种内在需要的东西,是一种发自内心而产生的一种冲动或欲望,是一件快乐而令人满足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外语教学内容的设定以及教材的选用必须基于外语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实际需求。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丰富化。也即,教学内容必须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未来选择的职业或某种特定的目标紧密相连。要从实用性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和保障学习者的特殊需要和个性需要。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先满足较低需求,再满足较高需求的规律。教学过程要由易到难。并留给学习者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外语教师要使所学内容与学生的自身利益相联系,要花一些时间与学生就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要向学生说明所要学习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他们自身的学习行为与获取想要的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看似浪费了知识灌输的时间,却会加大学生用于学习的实际时间。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控制原理,因果关系会对内在动机的发挥起重要的作用,也即,当学习者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行为和所能得到的利益有着必然因果关系时,最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我控制。此时他们也最容易配合教师、学校及教育体系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科目不只是重要,而的确是有价值的时候,最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我控制。让学习者清楚地看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其功能和实用性,他们就会产生最大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随着这种需要,学习者会不断向更高一级、更长久的目标迈进,进而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实现的动机结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动机源于学习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学习者又存在着个性差异,同样的教学活动,在激发一部分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同时或许会削减另外一部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以及其他外部的刺激只有和被激发者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一致时方能显效。

(二)给学习者足够的选择空间,加强其学习自主性

根据自我控制理论,当人们能够自主选择时,会产生最大最强最高的动机。所以,当学生做某件事时,是由于他们想去做而不是被迫去做,而且由自己决定“学什么”和“怎么学”时,最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我控制。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往往牢牢地掌握着控制权,很少分给学生。学生的这种失控感成为教育中最不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因素之一。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在一种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对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课堂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有机会自己做出该学什么或不该学什么的决定或选择的话,就会加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就会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而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模式,从而避免了学生因被控制而产生的逆反情绪和心理。

在课堂中,教师如果适当给予学生选择课堂活动、话题讨论等自主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衡量自我需求,进行自我诊断和剖析,积极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评价,学生就能摆脱木偶或傀儡的角色,有效地发挥和调动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兴趣和潜质。比如,在教学中采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就会有助于达到此方面的效用。因为它摒弃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博采了各教学模式之长,是目前世界上采用最广的一种兼收并蓄的现代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不是知识的“讲解员”,而是在创设地道的外语环境下,给予学生必要帮助和便利的“帮手”或“顾问”。整个外语课堂要通过课堂活动、话题讨论、角色表演、自主选择等方式,以及通过大量的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有效合作学习模式。此外,外语教师必须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诱发其内在动机的“能动者”,而不是简单的告知和讲解者。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身去寻找和发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原则和策略,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立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在整个外语学习中充当的是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索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外语“协调员”和“外语处理器”,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观众。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我功效

(一)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自己对某学生的期望对其加以分类,也会因此对他进行潜意识地区别对待。根据美国G00d&Brophy(1987)的研究表明,这种基于教师对于学生主观期望而进行的分类大多数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因为,教师有时很乐意为那些他们认为聪明或优秀的学生创设友好和有利的环境,而对于那些他们眼里“笨拙”的学生则给予较少的机会。比如,在回答问题和学习新知识时,教师更注重“好”学生的答案和反应,回答不上来

时,教师很乐意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鼓励或提示他们答出问题,显示出更宽容和友好的态度;而对于那些学习上的弱者则给予较短的时间,很少或不愿给予诸如对视、等待、提醒、赞许和鼓励的目光,或干脆不去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以免“浪费”时间。因此教育失去了平等和公平性。为了避免分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应避免那些负面成见影响对学习者建立的期待值和目标。教师要尽力做到充分认识每一位学习者的内在潜力,而不是外在表现;要认识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对学习者要建立合理的期望,要有意识地给那些学习上的弱者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使学习者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发挥其自我功效。

(二)准确把握评价尺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帮助学生看到所设定目标的距离和所处位置。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教师应给予学习者了解自己进步程度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经常给予学习者明确的、建设性的和鼓励性的反馈意见,引导学习者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衡量自我需求,进行自我诊断和剖析。教师要确保外语学习者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把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看成是外语学习中迈向进步的正常的和必要的环节,减少其挫折感和失败感。

(三)正确运用奖励机制

在课堂里,学生们往往把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看作是他们自身能力的认可以及自主意识的激发或推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小心慎重地给予学生真诚的、积极的和恰当的反馈,以便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应注意不要让学生对表扬、奖励等外部因素产生依赖,对表扬和奖励的时机和程度都要进行审慎的选择。帮助学生意识和感受那种由于自身努力而能够使用外语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从而有效建立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而不是依赖性。

(四)正确看待评价和竞争机制

受到外在动机的刺激和驱使,学习者只能感受到即时的满足感。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习者为了某一次考试而挑灯夜战,用心苦读;为了某次考试所获得的成绩或喜极而泣或颓废沮丧。要想达到长效满足和获取更大的喜悦,教师应帮助学习者树立长期目标。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外语学习已不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任务,而是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会伴随人的一生,学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考试和测验,帮助学生认识到考试是一种自我诊断,自我查找不足和差距的一种手段和反馈,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和人生成功与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惟一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习者正确看待竞争,让学习者懂得比竞争结果更重要的是敢于尝试、参与、较量、冒险以及在竞争中衡量自己并勇于正视自己的精神;是在竞争中得到磨炼和完善自我意识的机会;是对自己内在的某种欲望的满足。这种源于内在动机而产生的竞争,是一种自我挑战,不是和他人的较量;是一种释放,而不是一种压力。这种竞争中没有真正的失败者,每一个人都会在这种竞争中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会有不同的收获,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竞争,而不是惧怕竞争;有更多的人投入竞争,而不是回避竞争;会有更多的人尝到竞争的喜悦,而不是痛苦;会有更多的人在竞争中成为伙伴或朋友,而不是成为对手或敌人;会有更多的人在竞争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看到自己的缺陷。

三、结束语

在外语课堂中运用动机战术和策略是一件复杂的工程,它只涵盖了学好外语的一些重要因素。因为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诸如个人内在能力、年龄、学习环境、学习风格、个人经历、时间分配、努力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接受输入的质量等等。但是,如果在外语教学中,能注重遵循外语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好内在与外在动机的诱因,把激发和有效使用内在动机看成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认识到内在动机是学习者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之一,认识到内在动机是外语学习者本身固有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着的、巨大的天然资源,教师不仅能认识它,鼓励它,喂养它,以及看到他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激发和利用它,帮助学习者找到他们不曾意识到的内在驱动力,然后以学习者自身的动机方式反映出来并对其加以有效运用。学习者定会以自身需求为动力,极大发挥内在动力的作用,在长期目标的实现中加大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得学习完全是在一种非常均衡、真实的自我情形下进行,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和境界。

上一篇:对高校薪酬管理制度的探析 下一篇: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制度和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