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0-24 03:40:09

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情境

In phys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question situation establishment

ZHUQin-he

【Abstract】 phys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by unceasingly proposed the question and solves the question way to gain new knowledge the process. Therefore diligently establishes the appropriate question situation in phys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causes the student cognition conflict through the question, arouses the student intense question to realize and to inquire into the motive, initiates the student positively to ponder, thus independently solves the problem, develops its thought ability creativity.

【key word】 phys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Question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C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149-02

纵观整个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与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即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学习情境。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2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教学实例:在教学“动量”内容时,我就先用“高空落蛋”的实验拉开序幕:将细绳一端栓牢一只气球(内置一枚鸡蛋,气球内不充气)后跨过一米高的支架,将鸡蛋缓慢地拉起一定高度后放手,使其直接落于桌面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因而,当我再次重复此实验时,同学们屏注呼吸,眼睛紧盯住鸡蛋,一颗颗原来平静的心也仿佛被提起来了,而我却偷偷地在鸡蛋的正下方放上一块海绵垫,结果下落的另一枚鸡蛋完好无损。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从物理本质上看,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就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交流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2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例:针对教学和生活中碰到的实际情况,例如:①为什么你在行驶的火车上发现近处的树木后退,而远处树木前进? ②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蓝色的,而捧起来却是无色的?③为什么小汽车前面的玻璃是倾斜而非竖直的?④为什么不弯腿就跳不高?⑤为什么锅式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都指向同一方位?⑥“神舟6号”飞船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物理知识有关?等等。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3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

教学实例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时,很多同学认为,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会分出胜负,而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牛顿第三定律?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我让高大壮实的男同学(体育委员、脚穿溜冰鞋)与一文静瘦弱的女同学现场进行拔河比赛,问同学们女同学能赢吗?为什么?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强烈的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4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抽象不可见难理解的概念、原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实例:在“机械波”的教学中,对机械波为什么传递的只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不是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很多学生对此难以理喻。都想探究其原因,但苦于此模型太抽象,效果不佳。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水波和声波的产生传递过程,把抽象的波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探究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事项

3.1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有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2问题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3问题要难易适度。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可能会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结合认知理论,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应该根据创设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如密 教育艺术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收稿日期:207-09-25

上一篇:《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