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时间:2022-10-24 03:35:37

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61―02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认真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脑重症学科由于病人和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和分析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护理,是脑重症学科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的保证。

1 脑重症学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 护理文书书写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1)在脑重症学科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繁杂及突发性事件,工作人员只顾及当时的抢救和其他工作而未能及时记录,常常是回顾性的记录,有时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对一些住院时间长的老病人常常是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而常漏记一些关键的内容;(3)有些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而把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做了想象性的记录。这样就与医师的医疗文书记录可能产生了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不利于院方的事实说明。

1.2 患者行为因素 脑重症学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急性期的病人及症状变化时的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加之受意识昏迷所产生的幻觉妄想的支配,这是造成冲动、自伤、自杀等的主要原因,而且,脑重症学科病人多无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拒绝治疗,也可出现过激行为,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

1.3 住院环境因素 病房的设施不牢固,或放置不当,可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利用成为危险物品,进行伤人、自伤、自杀等;地面过滑易致跌伤;另外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可致病人情绪变化,造成自杀等行为。

1.4 护理人员素质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的无休止的劳累,以及工作的特殊性,并随时可能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伤害的危险性,经济效益的不景气等,造成少数护理人员的厌烦心理,希望调离脑重症学科护士的岗位;有些护理人员存在麻痹大意,或侥幸心理,凭经验办事,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

1.5 护理技术因素 少数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不重视并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技术水平差或不熟练,相互间配合性差,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易导致护理缺陷和事故。

1.6 质量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措施不力,以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或分工协调不当,都可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1.7 在病人家属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却没有正视这种现实或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病人的意外是颅脑病症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与护理责任心没有因果关系。

2 管理与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脑重症学科安全护理的前提。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性化护理,利用各种会议、查房、晨会、讲座、病例讨论、质量分析会、业务学习进行安全教育。对身边的典型进行表扬,而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一查到底,明确责任,进行分析,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以警示大家,以促使广大护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2.2 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护士长严格按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护理质量督查,严格按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落实治疗、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念。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对安全风险做出预见性判断。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继续教育,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每月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采取岗位培训、外出学习及自学相结合,使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充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4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管理 脑重症学科是高危专科,近年来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不断增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因此,脑重症学科护士应该认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典型事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心尽责地为脑重症学科的患者服务。

脑重症学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甚至是临终,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法律问题。做为脑重症学科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科的护理知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不断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做好自身防护。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的不足及对策措... 下一篇:护理干预在增加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