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临床治疗研究

时间:2022-10-24 03:16:12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临床治疗研究

新生儿溶血病(hemo1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m,HDN)泛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发生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的疾病,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引起以间接胆红素异常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可伴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下降、网织红细胞异常增高、有核红细胞异常增高等溶血的表现。临床上常以胎儿的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新生儿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本文将对近几年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1光疗

光疗的原理是通过光的氧化及异构化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无毒的、胆绿色的水溶性双吡咯,经胆汁及尿便排出体外。杨育燕等认为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1]。目前主要有绿光照射、蓝光照射、蓝光射灯、发光二级管光疗、光导纤维光疗毯等。张晨美等通过体外实验已证实普通单面蓝光与蓝光发光二级管的疗效相同[2]。目前临床上光疗方式有连续蓝光照射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两种方式,张萌等认为两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后者副作用更小[3],且光疗间歇期可提供母乳喂养,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有利于新生儿的生理、心理健康,减少不良反应[4]。

2药物疗法

2.1丙种球蛋白作为人血免疫球蛋白一种的丙种球蛋白,含有较完整IgG及IgG亚型,可从大量供体血浆中分离出来[5],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作用。丙种球蛋白通过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进而阻断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的产生,降低换血几率[6]。有研究发现,新生儿血清IgG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而迅速升高,可加快血清型抗体的清除,亦能预防潜在的感染,此可能为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机制[7]。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应用丙种球蛋白,可使胆红素由上升趋势迅速转为下降趋势,有效降低AB0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8],并可减轻贫血程度、减少光疗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9]。目前治疗新生儿溶血所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和方法尚无统一标准[10]。周福根等人通过比较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中的疗效发现,大剂量IVIG(1g/kg,连用2d)较(0.5g/kg,连用3d)取得较好的疗效[11];黄华飞等人研究表明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可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阈值[12]。

2.2白蛋白白蛋白可与脂溶性胆红素稳定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使其排出体外,有助于预防核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白蛋白应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时,不但要考虑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也同样重要[13]。

3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白蛋白,同时也可置换出患儿血液循环中的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及免疫抗体。常用的换血疗法有两种,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与传统脐静脉换血法。目前多采用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进行同步换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本方法与传统脐静脉换血法相比,方便有效且安全[14]。目前临床上常规换血量为新生儿血量的两倍。有人做过研究示单倍血量换血与双倍血量换血的降低红胆素的效果相同[15]。S.Yigit等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应用AB型血浆悬液和O型红细胞的换血疗法应比应用同型全血效果好[16]。

4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抑制剂

近年来人们认为金属卟啉能抑制HO、减轻新生儿黄疸。有研究发现锡一中卟啉辅助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7]。Bhutani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将锡泊芬(锡-中卟啉,SnMP)应用于有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可明显降低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少光疗的时间[18]。个案报道中Reddy等人指出锡-中卟啉对治疗已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宫内生长受限发育迟缓的及已耐受高强度光疗的低体重儿较敏感[19]。

5中药退黄

近年来,关于应用中药退黄的研究较多,其中,茵桅黄具有保肝护肝、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亦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在肠一肝循环过程中的重吸收,从而促进胆红素排泄,缩短黄疸持续的时间,有效消除黄疸[20]。茵栀黄联合传统光疗综合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疗效显著[21]。水飞蓟素有抗炎、抗氧化、缓泻、护肝、增加肝酶的数量及活性等作用,配合光疗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22]。陈志宏等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缩短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程,安全有效[23]。田春莉等进行临床研究,证实舒肝宁结合西医疗法较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治疗符合 "阳黄"诊断标准的新生儿退黄效果更好[24]。余奇侠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茵陈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25]。吴曙粤等的系列研究表明,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易透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其功效。以山栀子、茵陈、大黄等15味中药为组方的"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可明显降低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预防核黄疸;同时此配方与口服和静脉注射中药及灌肠等方法相比更为安全且副作用小,安全不易过敏,值得在社区及家庭推广使用[26-28]。中医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相对安全。

总之,新生儿ABO溶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给予积极合理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预防核黄疸发生。

参考文献:

[1]杨育燕,陈自成.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4):491-492.

[2]张晨美,王珏,杜立中.蓝光发光二极管光疗效应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3):202-203.

[3]张萌,覃遵祥.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892-893.

[4]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5]Clark AL, Gall SA. Clinical use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regnancy[J].merical Journal of Obstertrics and Gynecology, 1997, 176(1): 368.

[6]李冬梅,刘晋华,蔡大伟,等.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1):14.

[7]Densem CG, Mutlak AS, Pravica V, et a1. A novel polymorphism of the gene encoding furin, a TGF-β1 activator,and the influence on 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 formation[J]. Transpl Immunol, 2004, 37(7): 697-702.

[8]Walsh SA, Yao N, El-kuffash A, et a1.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the management of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J].Irish medicaljournal, 2008, 10l(2):46-48.

上一篇: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临床体会 下一篇:A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Attitud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