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养老方式的选择题

时间:2022-10-24 02:53:16

关于当代养老方式的选择题

家住山西太原的马博顺先生做了几十年生意,积累了一些个人资产,今年5月就将年满60岁的他已经在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积蓄已经够养老了,不想也不会给子女增添负担,他们平时能多来看看我和老伴,我们就心满意足了。”马先生说。其实早在几年前,马先生就在为退休做准备。他买下了闹市区的几处店面,然后将其租出去,每个月光租金就能收回一、两万元,这些钱足够让马先生停下手头的生意,去安享晚年生活。

“股票那玩意我弄不懂,我就寻思着找个稳妥、能让我和老伴放心投资的去做,现在这些铺面都是我们实地勘察、讨论研究之后买下的。虽然投入不小,但每月都能固定地收到一笔钱,用这些钱来给自己养老,感觉很踏实。”

马先生的儿子在北京一家企业担任高管,女儿则是本地国土局的公务员。“孩子们都过得挺好,不用我们操心,同样的,我们也不想麻烦他们。我们现在身体都很好,能够互相照顾,等到我们真干不动的时候,就雇个保姆。”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马先生这样未雨绸缪筹划自己未来养老生活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大家都知道,老龄社会正向我们慢慢逼近,养老问题需要及早提上议事日程。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而城乡空巢家庭将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老年人照料问题将越发突出。或许我们所有人都该好好想想如何(自己或老人)养老的问题了。

【传统的养老模式】

像马先生这样不依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其实并不是“主流”。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这句俗语,儿女在侧,颐养天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在中国,“家庭养老”还是大多数。

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居住在家中,而不是入住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的传统养老方式,主要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或亲属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家庭养老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养老模式,时至今日,仍然被普遍使用,在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同样推崇这种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不愿意脱离熟悉的环境,只能接受传统的家庭养老,不过这种模式对子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还要有适当的闲暇时间,有精力和意愿照顾自己的父母。

适合人群:受传统文化影响深的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与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顾虑的老人。

乡村养老:除了家庭养老之外,还有一种养老方式也很传统,那就是在晚年回归乡村,享受田园之乐。中国人自古崇尚归隐田园,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老人前往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老家就在农村,于是选择退休后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收入低,认为城市生活成本昂贵,所以希望在农村养老,可以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愿意贴近大自然,喜欢种草养花、种菜养鸡,他们觉得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来自南昌的张丰江老人前几年在乡下老家建了一栋二层的小楼,现在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老家,偶尔回城一般都是办事。而每次他都会跟从前的老邻居宣传乡下生活的惬意:“大家来乡下住吧,那边的空气可比这里好多了!”

适合人群:喜欢田园养生的老人、经济拮据的老人、想回归乡下老家的老人。

【社会养老模式】

与家庭养老相对的,便是社会养老。这种模式不像前者要依赖自身和子女的照顾,而是借助了社会的力量。具体来说,又有如下分类:

机构养老:也就是进入养老院、养老公寓等机构养老。在养老院,老人们的生活井井有条,一日三餐都能准时供应,日常杂务由工作人员帮忙料理,很是省心。居住在养老院里的,其实并不都是孤寡老人,这里分两种情况:一是子女工作太忙,平时无暇照顾老人;另一种就是喜欢过群体生活的单身老人。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主体方式之一,或者建立养老院、养老公寓,或者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由专业人员为老人提供各方面的专门服务。

适合人群: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孤寡老人、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居家养老:王德兴老人曾被家人送去养老院,但没多久他又回到了自己家中,因为他过不惯养老院生活,可是在家又没人照顾,这种情况很让家人头疼。事实上,这类老人为数不少,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与上一类老人类似,虽然适合去养老机构,但又比较恋家,不愿意进入养老院,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于是应运而生。也就是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结合起来,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多方共赢,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集中养老:浙江省临海市的桃渚镇里鱼村又叫鲤鱼村,是一个远离城区,靠近海边的美丽小村。在这个村里设有养老中心,那是一幢二层小楼,每层八间,每间可住一位老人。门前有一块空地,安装了不少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设施。

村干部郑鲁都说:“与城市的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而又有许多不同。他们的困境在于:一是经济条件不佳,主要靠耕种、喂养获得收入;二是居住环境较差,影响老人身心健康,致使身体素质下降;三是心理状态不好,长期独居,更易出现孤独感,生活落寞感。我们为建这个中心花了20多万元,就是为解决他们的问题。”

走进其中一位老人的家,你会看到这是一个大开间,房子隔成前后两间,前间作卧室,后间是厨房、餐厅,还有一间卫生间,卫生间里卫浴设施齐全。老人们都说这里的居住条件要比自己家好很多,他们也非常愿意住在这里。这种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养老机构,将农村“三无”老人适度集中一起居住养老,由政府来买单的模式是在浙江部分地区率先推行的,受到了广泛好评,值得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

适合人群:农村“无儿女、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义务人”的老人。

钟点托老:我们常说老人就像小孩,人老了似乎又回归了原点,不管是性格脾气,还是自理能力,都跟小孩有相似的地方。既然小孩子有幼儿园可以托管,那么成立“托老所”或者老年活动室等,向老人们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果老人和子女居住在一起,而子女白天又要上班的话,那么让老人们白天在此托管,子女晚上回到家再对老人进行照顾,可谓双全之策。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较忙,居住在社区内的老人。

【房产养老模式】

在养老模式中还有一大类别,那就是房产养老。本文开头提到的马博顺老人,其实就属于用房产养老的一位。对于多数人来说,房产是自己的最大固定资产,也是最值钱的东西,人们可以利用房子的价值换取足够的养老成本。具体来说,房产养老有以下形式:

以房养老: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后,定期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作为养老金的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售房入院养老:老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售房所得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

适合人群: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售后回租或租房:老人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的。既保障晚年有房可居,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

适合人群:有多处房产或住房较大的老年人。 大房换小房:老人卖出原居住的大屋,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屋,用购房的差价款作股市或债券投资,可为养老提供更有实力的保障。

适合人群:住房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老人。

遗赠扶养:“你给我住房,我为你养老”。老人同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为自己养老,自己死亡后,将住房遗赠给对方。这种方式已在我国民间流传甚久。

适合人群: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

在房产养老中,第一种以房养老的形式最普遍,也是最具操作性的,它属于倒按揭。但这种在欧美非常盛行的模式在中国却久推难行,原因何在?专家解释说,我国现有房屋产权70年的规定是“倒按揭”的最大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最大的差异。对于抵押房产的老人来说,可能会面临着产权到期,“人活着,钱花光了”的问题。而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也让公众很难从心理上接受“以房养老”的新型养老形式。很多老年人认为,如果需要用房子养活自己,不仅自己内心会有挫败感,在外也会觉得自己和孩子都无颜面。

【新型养老模式】

除了上述三大养老模式之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也值得相应人群去借鉴套用。

异地养老:金石毅老人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一家三代曾在胡同一个2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住了近十年,后来赶上拆迁,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安置费,家里人用这笔钱买了个80平的楼房后还有一些富余,于是金老先生果断出手,在山东威海买了一套房,几年后,他和老伴搬去威海养老,把北京的房子腾给了儿子。

“我对自己这个决定非常满意。”金老先生说,“虽说在北京待了那么多年,很不舍,但这个方法却能让我们祖孙三代过得更舒适。我和老伴都是普通工人,儿子在公交公司当司机,收入都不是太高。而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我们这点收入只能过得紧巴巴,但同样的钱拿到其他地方用,那就宽裕多了。我和老伴搬走后,儿子一家能住得更宽敞,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除了经济的原因,环境也是老人考虑的重点,“北京污染太严重,只要两天不刮风,空气就混混沌沌的,最近的雾霾你们都知道吧,这还不算啥,以前的沙尘暴更恐怖!可是到了威海,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我们买的房子靠海,每天我和老伴都会去海边散步,吹吹海风,别提有多舒服了。”

金老先生这种异地养老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讨巧的做法,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迁出,转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可谓既经济又实惠。

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一般,但喜欢旅游,或是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老人。

旅游养老:从2008年至今,66岁的张广柱和63岁的王钟津这对生活在天津的普通老夫妇已经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等数十个国家。在退休之前,他们也过着为事业和生计忙碌奔波的生活,甚至有过长达数年两地分居的经历。有一段时间他们也曾觉得“老夫老妻了,说了这么多年话,哪还有什么可说的”。神奇的是,当二人踏上环球之旅后,他们发现,“我们俩就好像重新回到谈恋爱的时候一样”。

王钟津回忆,最初她与老伴之所以大胆地游历世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晚年时光探索世界,了解自己未知的风俗文化,而不是待在家中,平静却无趣地度过晚年。“我们能理解那些有着环球梦想却没有迈出第一步的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想说,当有一天你选择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你有勇气和信心,一切都不是阻碍!”

是的,这又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很显然,在旅行中度过晚年,比在家里数着日子过不仅有意义得多,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适合人群: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愿意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山玩水、感受各地风情的老人。

上一篇:加强医院管理干部继续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中医药的疗效真的很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