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的创新与成长

时间:2022-10-24 02:42:56

《华豫之门》的创新与成长

《华豫之门》是2004年1月4日借河南卫视全面改版强力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节目,每周日晚21:55播出。每一期节目播出,栏目都能接到近千个热线电话;开播五年,累计有数万名群众参与了栏目组织的文化活动;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节目收视率排位中,长期稳定在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4~6位。2008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在总局收听收看中心题为“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打造文化品牌,坚持不断创新”的调查报告上批示: 《华豫之门》在文化类节目上努力创新,应好好总结。

的确,在电视媒体竞争激烈,普遍追求收视率,崇尚娱乐,崇尚造星,对文化节目普遍排斥的情况下,《华豫之门》这个70分钟的文化节目为什么能得以生存?文化节目是怎样做到了雅俗共赏?栏目骄人的“绿色收视率”又是如何取得的?一个文化栏目该坚守和担当怎样的社会责任?所谓的“弱势”文化栏目为什么也能打造出强势的电视品牌?这些都是《华豫之门》应好好总结的。

《华豫之门》节目的开播,适应了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后对传统文化的诉求。依托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华豫之门》的定位是:节目以知识、趣味、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揭示文物背后故事的形式展示文化,以受众的广普性为目标,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藏品、展示藏品的平台,为普通百姓提供一个感受古代文明的窗口,打造荧屏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

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是几年前全国为数不多的电视鉴宝收藏节目之一,到今天,全国电视台这类节目已经有50多个,但《华豫之门》仍保留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追求,并始终走在前列。

采用蓝海战略差异化竞争形成独有的个性与影响力,做大众的收藏节目是栏目在差异化竞争中选择的突破点。为此,收藏版播出至今,始终坚持从观众的视角出发,追本溯源,寻求贴近性的藏品与大众持宝人,故事化的讲述,这些尝试不仅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为栏目今后的走向确立了方向,更解决了节目雅与俗、收藏小众与电视大众、文化品味与大众口味等一系列矛盾。

与全国同类节目相比,《华豫之门》打破了常见的嘉宾谈话赏宝模式,引入了海选概念,让平民化的参与形式形成了节目内外的良性互动。这种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的形式不仅把小众的收藏节目办成了的高关注度的大众文化活动,有效拉动了收视率,更扩大了节目影响力,让节目实现了“引导收藏、传承文化、服务藏友、品味艺术”的初衷。

《华豫之门》在全国收藏栏目中第一个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拍卖行和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业内资深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进行评估,解析市场风云,把收藏视野拓展至全球收藏市场,靠文化内涵赢得欣赏而不是以价格为噱头吸引眼球。在《华豫之门》节目中,充分实现了民间持宝人与专家、藏家、拍卖市场的对接,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而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

看《华豫之门》节目,尽管没有讲座式的长篇大论,没有吸引眼球的猎奇,但在面对一件件集聚了一个时代精华的藏品时,在专家娓娓道来的点评中,不知不觉人们都成了朝圣者,在品味历史的只言片语中,观众透过文物窥视到了传统文化闪耀的光芒和祖先曾经的荣耀。在这样的话语氛围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节目在传递市场概念的同时提醒藏友警惕“捡漏儿”和“一夜暴富”的心理,倡导用健康的心态收藏,引导大众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收藏情感,收藏一个丰满大写的人生。

寻求表达主题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一直是《华豫之门》对自身的一个要求,奥运特别节目、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四大古都对抗赛等,这些尝试既契合了宣传主旋律,也创新了节目形式,引起报纸、广播、网站等省内外多家媒体的重点关注。

上一篇:陕西卫视引领电视受众回归主流文化 下一篇:姚明伤停的多米诺骨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