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方向

时间:2022-10-24 02:30:34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方向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标志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已拉开了帷幕。尽管中国邮政储蓄资金实力很强,但伴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和风险的环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加快了改革步伐;各大非国有商业银行也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积极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探索完善内部管理;外资银行在积极为加入WTO作各种铺垫,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银行都有外资入股;所有的措施无非是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有一个份额。面对这样的环境,邮政储蓄银行必须正确、客观、全面分析自身的内外环境,对竞争能力、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分析,要有明确的经营指导思想和经营发展战略,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业务发展和客户群,以求在未来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一、邮政储蓄银行定位分析

1、从市场竞争环境分析,应定位于三农。在金融市场逐步全面放开的大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初期就面临来自国内外几大金融机构的竞争,并且多年来形成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成熟,要想打破这种竞争格局,困难很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如某学者所研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二元经济。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各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基本都立足于城市,他们在城市的经营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有着丰富的经验及成熟的运营机制,在居民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定的社会形象,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资又极力寻找我国金融业的缝隙,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加入,使得邮政储蓄无论在资产规模、服务质量管理体制、经营经验、风险规避方面等都无法与之相比,相对应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经营薄弱或放弃农村经营,邮政储蓄银行应充分分析形势,定位于农村。一方面各商业银行撤并农村营业网点,包括农行在内的四大国行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标志着农行等正从农村金融体系中逐步淡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在下降;农发行的业务不涉及一般的资金需求,主要局限于粮棉油的收购和储备资金供给,表明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作用有限;而农信社在商业化改革导向影响下,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性贷款的特征日益明显,表现出了非农化和城市化倾向,一般农户很难得到贷款,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面有限;另一方面邮政储蓄这几年在城市的业务逐渐萎缩,却在农村由于历史以来就一直是农村金融的主要服务提供者,伴随邮政对农村的服务,邮政储蓄在广大的农村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金融机构在城乡的结构差别,邮政储蓄银行应该积极寻找金融竞争市场的边缘地带,抓住优势,把握时机,稳住基层。

2、从市场需求主体分析,应为广大的农民个体服务。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使得农村金融需求形式和类别出现不同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资源缺乏现象日趋严重,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农村金融体制存在弊端。目前,在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信社、农行及由农行代办业务的农发行,农行及农发行的资金服务对象大都以集体单位为服务对象,对于分散的个人或家庭由于客观原因很难照顾,农村城市信用社是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其产品单一,主要为集体提供信用。但是,农村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数量众多又急需资金的农户或农民个体却得不到满足。这种信贷体制难以满足农村经济中农户和私营业主的小额、分散、灵活、方便的金融资金需求。而邮政储蓄由于依附邮政业务,邮政储蓄机构遍布农村每一个角落,与千家万户打交道,对当地农户的状况了解比其他机构有更多的优势,了解得更为详细,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以广大的农村、农民、农业为服务对象,尤其是以农村个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占据农村据点。

3、从业务经营方式分析,应发展成为三农服务的专业银行。银行业务经营制度主要有分业和混业两种模式。然而,邮政储蓄银行应该走差异化战略,针对市场空隙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侧重发展专业经营方式。邮政储蓄由于自身历史原因,只吸收存款转存或上缴央行,其他业务鲜有涉及,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人力资源、经营机制、组织机构设置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或根本不具备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条件。到目前为止,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大部分资金为农村资金,这部分资金是无数农民辛勤积累,是他们全家几年的储备,所以对这部分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其运用范围也就很有限,只能投向安全稳定的范围,如购买国债、基金、转存、发放小额农贷等,限制投向风险大的证券、企业债券或大额贷款。基于以上两点,邮政储蓄应发展为具有某一特色业务的专业经营。对比国外,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日本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有着发达完善的邮政储蓄体制,邮政储蓄业务品种多,利率优惠灵活,能提供优质服务,是官方的专业金融机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99.3%是居民个人存款,且都是小额存款,这与我国现在各行争相收取小额存款管理费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的专业性储蓄银行是除商业银行外最主要的机构,如互助储蓄,储蓄贷款社。德国的邮政储蓄银行完全商业化运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位于针对个人和家庭用户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零售银行,专营储蓄、划拨和支票三类业务。这些国家的邮政储蓄银行都专门经营有限的几类业务。

4、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只能从事简单的银行业务。邮政储蓄工作人员大多是和邮政混岗作业:一是人员素质低,文化程度低;二是没有专业知识,很少受过金融专业训练;三是频繁换岗。所以,从现在人员构成、管理水平及各种问题上看,都不具备贷款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适宜经营专业知识要求高的银行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要开展全方位的经营,短期内不可能做到,应侧重发展要求低的储蓄、小额信贷等简单有限的几种业务。在农村经济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对金融的需求层次也低,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三农”,定位在“平民化”银行比较有优势。

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三农”经济,其中最主要方式之一是金融业给予支持。在国家的倡导下,邮政储蓄银行可借此为契机,发展成为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

基于以上分析,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定位三农,避开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另辟蹊径。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只能开展安全性高的服务,尤其是针对市场空白,大力开展小额信贷,为广大的农民个人,农户家庭提供金融服务。另外,可以争取国策支持,允许经营一些安全性高的金融机构业务,如国债承销回购、基金代销业务、保险、金融债等。

二、发展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1、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应该能照顾到需求方的各方面、各阶层,形成一定的层级,互相补充,相互支持促进,形成良性互动;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之一就是寻找市场空隙,农村金融机构不完善,不能满足广大的农户和农村个体,邮政储蓄银行正好填补这一空白,它应该在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2、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在经营体制上加大改革步伐,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组建专业化经营机构,促进其良性发展。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什么不良资产,没有包袱,应该从一开始就建立各种规范,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其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3、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发展小额信贷。向日本的邮政储蓄银行学习,开发各种储蓄品种,保证产品的多样化特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巴曙松说,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小额信贷就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重要金融服务方式,邮政储蓄银行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4、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设立针对“三农”服务的详细金融法规。不是按金融机构立法而是按服务对象立法,只要金融机构向这些农业活动提供融资就给予各方优惠,降低借入资金的成本。对提供信贷的机构给予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5、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发挥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积极作用。由于农村经济的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弥补其社会成本。体现在农村金融上,政府应实施优惠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平衡农村金融运行的成本、风险和收益。

上一篇: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下一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