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审计跟踪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4 12:28:22

关于内部审计跟踪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样得到日趋重视,特别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日益引起高管层的关注,并逐步建立健全体制、体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现象,如,被审单位对整改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彻底,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只重视与考核相关的问题整改率,不注重追踪问题的根源,对整改工作重“形式”轻“实质”等等。下面笔者从内部审计跟踪的视角谈谈如何开展审计跟踪工作,有效促进问题整改,提升审计效率,服务主体经营管理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跟踪

1 对内部审计跟踪内涵的认识

内部审计跟踪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通过检查、评价被审单位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审计决定的落实程度,督促被审单位进一步完善规章、防范风险、规范管理的工作过程。

1.1 内部审计跟踪的基本功能 内部审计跟踪的基本功能是检查、评价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是针对以往审计发现的后续审计,是督促被审单位优化工作流程、化解经营风险、巩固审计成果必要步骤,同时也是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的必要环节。

1.2 内部审计跟踪的目标任务 内部审计跟踪目标不仅仅是核查被审单位针对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分析,揭示问题根源,着手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与建议,督促被审单位加强风险防范、降低剩余风险。

1.3 内部审计跟踪的审查范围 内部审计跟踪不能只停留在审查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解决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对导致问题出现的有缺陷的制度、流程及系统进行了完善和优化,是否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次发生。

2 对内部审计跟踪重要性的认识

2.1 内部审计跟踪是维护审计工作严肃性、权威性,提高审计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内部审计跟踪是督促被审单位对审计揭示问题逐一整改的过程,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目前各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审计跟踪已成为审计监督的必要手段,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程序。如果将审计工作只停留在检查阶段,而对审计整改缺乏有效监督,造成审计整改流于形式或者不了了之,就会丧失了审计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公信力,审计成效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不良效果。因此,只“审计”不“跟踪”的审计工作流程是不完整的,审计成果也是无法完全展现的。

2.2 内部审计跟踪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应该全面考虑,要将质量考评贯穿审计流程的每一个阶段,除了要评价审计样本选取、核查的合理性、客观性以及审计报告撰写的真实性、正确性外,还应当将审计发现的整改情况纳入审计质量考评范围,要评价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落实情况,考察审计发现是否从根本上得到纠正,只有这样系统地实施考核才能够更科学地把控审计监督力度,更进一步地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审计跟踪通过集中检查对审计发现的整改情况,可以有效地督促被审单位积极开展问题整改工作,避免被审单位问题整改的不及时、不彻底、不深入、不全面,是审计质量得以充分体现的有力保证。

2.3 内部审计跟踪是促成内部审计目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而审计跟踪恰恰是帮助内部审计实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审计跟踪一方面督促被审单位整改,另一方面评价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这两方面相结合可以强化被审单位的内部风险控制,消除或减少各种经营漏洞、制度缺陷,同时还可以整合一些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并提供给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层,为被审单位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带来多方面的信息参考。

3 对内部审计跟踪工作方法的认识

3.1 加强被审单位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应整改制度 审计跟踪必须要得到被审单位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并且建立相应的审计整改制度才能够顺利开展,管理层的重视、整改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被审单位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研究,集中挖掘问题根源,优化管理制度,修补风险漏洞,同时也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跟踪检查克服了外部阻力。

3.2 不断加大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在被审单位中大力宣传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深入人心,让员工认识到整改工作与被审单位及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解决审计问题,并为之献计献策,这既为审计跟踪营造了良好环境,又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工作量。

3.3 选择恰当的审计跟踪方式 内部审计跟踪存在多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如报送跟踪、合并跟踪、立项跟踪等。不同的跟踪方式各有利弊,以上述三种方式为例:报送跟踪可以大幅缓解审计资源紧张的压力,但未进行现场核查,被审计单位报送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跟踪结论的准确性难以把控;合并跟踪可以减少一定的人员配置量,但审计人员往往将跟踪项目作为附属品,审计跟踪质量难以保证,预期效果难以达到;立项跟踪可以统一作业标准,避免同类问题不同被审单位整改状态不一致对整改率统计口径的影响,但审计跟踪人员对原项目审计发现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加大了项目实施难度。因此,应当依据被审单位的架构、审计发现的性质和内部审计机构具体情况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对审计发现问题较少且为一般性审计发现的可采取报送方式跟踪、对审计发现与即将开展的审计项目密切相关的可采取合并方式跟踪、审计发现问题较普遍且为重要发现的可采取立项方式跟踪。

内部审计跟踪是审计项目的延续,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各大行业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加大内控、强化管理、优化流程、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的质量和绩效的内部推力。通过长期不断地实施内部审计跟踪,能够使被审单位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得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不断加强抵御潜在“病毒”的能力,不断化解经营管理中的隐形风险,为被审单位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对做好农业银行审计整改工作的战略思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赵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浅议[J].山东化工,2005(01).

[3]赵保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01).

上一篇:对优化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浅议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