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大学毕业下基层

时间:2022-10-24 12:11:24

奥巴马,大学毕业下基层

1961年8月4日,当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19岁的白人女孩斯坦利・安・邓纳姆生下黑白混血儿巴拉克・奥巴马时,她一定没有想到47年后,这个孩子会创造历史。

有人说,杰出的天赋、良好的教育、个人的努力、宽容的环境,再加上机遇的眷恋,成就了奥巴马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1981年19岁的奥巴马从洛杉矶一所学院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二年级。据说刚到纽约的头天晚上十分狼狈,他去找住在曼哈顿西一百零九街的一个朋友,想在他家借宿一晚。没想到这位仁兄整夜未归,奥巴马只好在楼下的一条巷子里站了一夜,他说那天实在太累了,站着就睡着了,一个站着也能睡着的年轻人,究竟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岂不令人浮想联翩。

奥巴马终于在纽约安顿下来。他在曼哈顿第一和第二大道之间的东九十四街,一栋老式六层楼里租了房子,并在这里一直居住到离开纽约。

第一份工作:

为下基层四处投简历

经过近三年他成为“像和尚一样”的学习。奥巴马于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学位。他当时的专业为国际关系,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苏联核武体系的解除。”这个题目对今天的人们已十分遥远,但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奥巴马的开阔眼界和人道情怀仍可由此略见一斑。

怀揣着理想的奥巴马在就业方面总是做出人意料的选择。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忙着找高薪工作或者进入法学院继续深造,却为了得到一份黑人社区的组织工作四处投简历。可能是人们都不相信一个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优等生能心甘情愿地从事如此基层的一份社区工作,他投的简历竟然没有收到一份答复。无奈之下,为了偿还学生贷款,奥巴马只好老老实实在纽约一家咨询出版机构找了份工作,充任分析员和执笔人。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帮助美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它在欧洲、亚洲、中南美洲都设有分支。奥巴马在此工作约一年。当他回顾这短暂的经历时说,在那里,我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得到极大锻炼。可只有奥巴马自己清楚,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在自传中写道:“有时候,我送谈判伙伴去乘电梯,看到电梯门反射出自己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的样子,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更希望自己是为了社区活动而忙碌,而不是为了每天多赚些钱在奔波。”

第二份工作:

为草根工作找到人生方向

对他影响最大的,并被其称为“奠基人生取向基础”的是他在纽约的第二份工作――出任纽约公司公共利益研究会的社区协调人。在这里,年轻的奥巴马世界观、政治魅力和工作天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伊琳赫申诺夫女士,当年的项目主管回忆说,我告诉他,这个职业年薪仅一万美元,他大笑着回答我,作为人生开始,这足够了。他的笑声爽朗透亮,令人至今记忆犹新。

1984年春,奥巴马受委派到纽约哈林区项目主持人。众所周知,哈林区是非裔美国人的聚集地,被称为“世界黑人首都”,是纽约市最贫穷的住宅区之一,在哈林区的三个月,奥巴马非常投入地向人们传授如何集会,如何撰写集会宣传品,如何与民选官员对话,如何通过合法游说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技巧。据他当时的同事黛嫣克拉斯女士说,奥巴马智力惊人精力充沛,他明显不喜欢与那些所谓的传统精英为伍,而对用群体方式改革政治体系充满兴趣,这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意义深远。他在这里的工作尽管短暂,但他追求事业的严肃认真给每个同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据纽约公共利益研究会现任主席爱丽森克里女士回忆,她曾与奥巴马在改进哈林地区地铁站的项目上密切合作过。1984年5月1日,在奥巴马倡导下,他们搞了五一大签名活动。奥巴马拿着签名册一个车站一个车站地奔走,呼吁乘客签名,要求政府改善哈林地铁肮脏昏暗的候车条件。奥巴马亲自制作的宣传画画一节地铁车厢正沉入水中,题目是:五一五一,拯救正在沉没的地铁系统!不仅如此,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奥巴马还领导了要求纽约市立大学谴责当年南非政府种族隔离政策的活动,并获得成功。他也在要求市立大学对少数族裔低收入学生降低学费的活动中大显身手。爱丽森说,当时我们的社区活动组织者并非奥巴马一人,但他给人们的印象非常独特,谁都不怀疑这个充满理想的小伙子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纽约公共利益研究会工作的日子里,奥巴马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成果赢得周边人们对他的尊重和依赖。“大家都喜欢他。”爱丽森克里女士说,“我们那时不知道他日后能被选为美国总统,但他身上洋溢出的理想、热情、不知疲倦和深刻的人道关怀,时时提醒我们,他一定会书写他生命更灿烂的篇章。”“那天,奥巴马突然对我说,他要离开这里去芝加哥发展,我差点儿给他跪下求他别走,因为他对所有社区,不同种族文化的人群,都具魅力。人们爱用左派区分政治壁垒,可奥巴马的人格力量超越这种局限,他属于每个美国人。”

第三份工作:

学历升级重回基层

1985年夏天,奥巴马将他不多的行李,放在一辆刚买的二手本田车上,驱车直奔芝加哥。他在芝加哥谋得的这份黑人社区工作,年薪只有区区1.3万美元,外加2000美元的差旅费。

在芝加哥黑人社区工作两年多后,奥巴马经过一番苦学,终于拿到了全美最好的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哈佛法学院这个精英聚集的地方,奥巴马的表现出色到了什么程度,仅用一点就足以证明: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成为全美最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的第一位非洲裔总编辑。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1600多名学生中的最高荣誉。

奥巴马还没有毕业,很多著名律所、美国最高法院等机构就已经向他抛来橄榄枝。但当时的奥巴马作出了人生中又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1991年,作为哈佛最优秀的毕业生,他放弃了至少25万美元的年薪,重新回到了芝加哥的黑人社区。奥巴马后来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好的教育能让我有可能比一般人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在任何时候,如果我失业而没钱付账时,我会很容易并且很快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地为我自己的理想奋斗。” 从哈佛回到芝加哥之后,可以说奥巴马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从政生涯,不过他选择了非常草根的工作起点;动员选民做选举登记进行投票。在奥巴马和他的团队努力下,芝加哥第19选区的非洲裔登记选民第一次超过了白人。那时的奥巴马曾经说过,自己的目标是通过竞选获得公职,从州议员到联邦议员,直到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当时奥巴马还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宪法兼职教授,他的名声传遍了校园。那时校园里的流行语是,“去听奥巴马的课吧,那里有一个很帅的教授,讲解一些奇怪的案例。”他的学生从那时就标榜自己“迷上了奥巴马”,在后来的总统大选中,这些学生成为了奥巴马的第一批铁杆追随者,为他发放竞选传单,募集资金。

机会终于在1996年光顾奥巴马,这一年,年仅35岁的奥巴马打响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第一场独立的选战,并成功当选伊利诺州议会的参议员。2000年,他又向联邦众议院的席位发起冲击,最终却因为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宣布支持他的对手而惨败。在那次选举中,奥巴马虽然竭尽全力,筹到的钱却连打电话都不够。克林顿当时可能并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非洲裔小伙子,八年之后竟会让他的夫人希拉里梦断党内初选。

事实上,蓝领阶层和社会底层选民成了决定这次美国大选最重要的社会力量。那位著名的管道工乔向奥巴马提出的税收问题,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美国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放弃高薪为社区服务多年的法学博士,极有可能成为可靠的领导者。

上一篇:学校登广告为学生找工作 下一篇:7000万补贴,奶站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