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

时间:2022-10-24 12:06:52

浅析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310―193

作者简介:何石锋,陕西科技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渭南技师学院;刘斌,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摘要]为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抵御来自网络中的大量有害信息的诱惑。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的成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给出一些方法和建议。通过在实践工作中的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网络文明;学生;教育

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既有好的,亦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难以抵御来自网络中的大量有害信息的诱惑。【1】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职业教育从业者所面对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我们不防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等大环境,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让其做一个成熟的、理想的网络使用者。

一、职业院校学生上网情况简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与之衍生的是虚拟网络社会以及在这虚拟社会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缺少执行力度及监督力所产生的网络问题。职业院校学生对网络认知水平不高,自律能力的缺失会造成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缺失,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2】比如,给所在学校的教师搞一个所谓的排名、对严格管理自己的教师心怀不满,恶意辱骂、威胁教师,给所谓的班花、校花进行排名;对其他有不同意见同学的回贴,不是本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而是以暴力威胁等等。于是乎,网络中,你来我往互相谩骂,硝烟四起;恶意灌水肆意刷屏,屡见不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屡禁不止;散布或传播谣言;上传或浏览黄色或暴力图文,损人视听……【3】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同学们的上网情趣,破坏了网络的纯净,也给自己和所在学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忽视对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必将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满足被认可的愿望:职业院校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被别人认可的追求和感受。他们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这种愿望往往很难实现,而在网络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很多学生就被网络的这样一种言论范围所吸引。他们被认可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因此,有些学生就会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不可自拔。

2、现实生活中不良情绪和本能欲望的释放与转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与他们的独立愿望之间的矛盾,以及人际交往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常使他们处于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当中。然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充分体验到“平等感”、“自由感”。【4】他们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条条框框的约束,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的理想天地。

3、享受获得成就的感觉: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种种客观因素,他们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被人们高度认可的成就感,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的身份是虚拟的。人们不仅可以匿名,还可以随意隐藏,改变自己的性别、年龄、地位、性格等,为自己塑造种种理想形象。通过在网络上扮演形形的角色来补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缺陷。比如,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交际、腼腆的男生,在网络上可以是言论不绝,无所不谈,颇受欢迎的风云人物。

三、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等大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并将网络文明教育贯穿与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通过制定和经常强调网络文明规范,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学校要充分运用激励措施,营造出有利于网络文明道德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紧贴时代脉搏,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学生应坚守网络 “七条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尽到自己的一份作为网民的责任,履行好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职责,才能够营造一个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网络环境。

3、对于学生上网问题要因势利导,以“疏导”为主。

首先在教师讲解网络同时,应同时提示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学习初期就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反特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解决网上问题的能力,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在课程学习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搜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以及积极向上的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家乡的地理位置、物资资源、风俗人情等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专题资料的电脑作品(如网页、演示文稿、电子报刊等),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内容。这种通过切身体验而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只不过是学生们把原本松散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之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知识理解而已。我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避免了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文明上网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职业教育从业者所面对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我们可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等大环境,努力营造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网络环境,给职业院校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结合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加之在课堂上老师的正面上网引导,在多方面的努力合作下,共同关注和一起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者。

参考文献:

[1] 吴诚,浅谈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第5期;

[2] 郭曼,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文明网络行为,《教育界》 2012年第12期 ;

[3] 陈 珍,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网络文明教育的建议,六盘水市两会委员发言稿 2009;

[4] 黄映玲,网络交往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9期。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J19)

项目名称:高等继续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构建

项目级别:省级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设计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