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3 10:36:09

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输液式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7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输液式保留灌肠;中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疤痕形成[1]。因妇女生殖器官位于腹腔的最低处,炎症吸收慢,易迁移至慢性或炎性包块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妇科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较差;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疗效却十分突出。现将我科采用的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22~48岁,病程3个月至10年。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体征和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2 药物制备方法灌肠液配置红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三棱15g、莪术15g、紫花地丁30g、延胡索15g、鸭跖草30g、鱼腥草30g、丹参15g、黄芩15g。将中药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过滤去渣,真空包装备用。

1.2.3 灌肠的方法观察组患者每晚睡前排空两便,取左侧屈膝卧位,臀部抬高10~15cm,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输液器,排气后于过滤网上端剪断,末端涂少量油,缓慢插入20~25cm,使药液均匀滴入。药量不超过200ml,温度以38℃~41℃为宜。液面距不超过30cm,左侧卧位保持15分钟后再改为右侧卧位15分钟,完成后卧位休息,嘱咐患者忌将药物立即排出[2-3]。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保暖。灌肠频率为每天1次,10天一个疗程。经期停止,经净后3天继续。

1.2.4 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前告诉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信心,保证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4]。灌肠时嘱患者放松,如产生腹痛、腹胀、便意等,立即减慢速度,指导其张口深呼吸,必要时终止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保留灌肠效果评价标准:保留时间>6h为显效;保留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

2 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见治疗组肠道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表2可见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局部高剂量的药物浓度,有利于药效成分的充分吸收,直达靶向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有效地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药物可以很快在盆腔弥散。据报道直肠给药吸收总量是口服的15倍[5]。药物经直肠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能改善血循环,促进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抗炎药物局部吸收,达到消炎消包块目的[6]。

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疗程呈正相关,保留时间愈长则疗效愈佳[7-8]。但时间保留长短取决于病人的耐受程度,改进后的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由于输液皮条管径细,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延长中药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其插入深度较传统方法要深,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既避免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2]韩秀玲,周光英,张日香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52.

[3]罗改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在临床应用中的改进[J].实用医技杂志,2011,9(18):9.

[4]王月华,布凤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92.

[5]贾春霞,朱志红.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概况[J].世界中医药,2011,6(2): 155-157.

[6杜林.慢性盆腔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思路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2):50-51.

[7]翟景芬,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7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70-71.

[8]孙二虎.中药灌肠插管不同长度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6.

上一篇: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下一篇:标准化沟通培训提高产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