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饰图案在现代时装中的创新再造

时间:2022-10-23 09:15:35

清代服饰图案在现代时装中的创新再造

论文以清代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时装中的创新再造方法,提出有选择性地提炼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创新再造的前提,并可以通过概括和简化、夸张和变形、以及分解和重组的方法对传统民族图案进行创新再造运用。

关键词:清代;服饰图案;现代时装;创新再造

传统民族图案作为民族服饰元素中的视觉元素, 是民族特色最直观的体现,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广泛采用进而吸收和融合, 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创作空间。[1]本文以清代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服饰图案在现代时装中的创新再造方法。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服饰最为庞大、繁冗时期,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特色又有其自身的民族特色,选其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清代服饰图案特征

清代服饰图案从色彩上分析,其用色鲜亮,在色彩上注重强烈、浪漫、丰富的风格,以对比强烈的单纯色相形成热烈、活泼、艳丽的视觉效果。

从构成上分析,讲究对称和圆满形式,因此形成各种团花造型。清代女子尤其喜欢用满花式的布局方式,由于清代服装以平面为主,图案常装饰在重点部位,与服装之间并没有密切的关系,完全是一副装饰图案。

图案取材广泛,并寓意丰富。动物、植物、几何纹样,山水人物、各种吉祥图案,甚至小说题材等都被作为服饰图案。其中以龙凤、牡丹、海棠、梅、兰、桃、菊、蝴蝶、蝙蝠、云纹等,以及具有吉祥意义的文字符号为主。“图必有寓意,意必吉祥”,是清代服饰图案的典型特征。

清代服饰图案在景物、动物上以写实为主,但也有抽象图案,这类纹样大多以文字或抽象符号的形象出现,其中代表纹样如:云纹、万字纹、回纹、寿纹等等。由于这种符号化造型具有简洁鲜明的视觉特点,正好符合现代设计审美,它的构成形式和创作方法对于现代设计更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清代服饰图案的提炼方法

有选择性地提炼传统民族图案素材,是其现代运用的前提。对清代服饰图案的提炼主要分为对图案的“内在的感悟”和“图案典型形象特征”的提取两种方法。所谓的“内在的感悟”是指设计师对所研究对象素材产生的感想与体悟,是对民族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设计师注重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舍弃对象外观,抒发个人见解。这种认识和理解,需要设计者借助于一种相应的表现形式,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服装”这种物化的形象表现出来。“图案典型形象特征”的提取,是设计师对传统民族图案具体的、代表性的特征的捕捉。设计师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图案元素进行有序的梳理,使其结构、造型、纹样条理化,清晰化,将局部细节整理归纳,舍去干扰细节,从而提炼出需要表达的部分,

清代服饰图案在现代时装中的创新再造

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与造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境,将传统图形结合到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这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简单的挪用。[2]笔者认为清代服饰图案构成繁琐、装饰手法奢华,不适合现代人简明的审美观,应对传统民族图案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运用。创新再造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手法:

1.简化和概括

即在原型图案基础上,去掉繁琐的层次,使主题突出,形象生动。运用简化和概括就是提炼清代服饰图案的典型形象特征,去除不必要的构成部分,突出主体特征,使图案更明确。提炼不仅是造型,也可以是色彩、构成形式等等。

如图2是夏姿・陈在2009秋冬服装设计中对清代一品官员补子图案进行了概括,提炼了其主要构成元素“仙鹤”,运用简化手法,舍弃原有色彩和原有图案构成内容,对图案进行抽象、放大,并与树的图案进行重构,所塑造的新图案,抽象化特征明显,且用荧光灰色强化其纹样视觉,最后利用喷墨的工艺手法装饰于衣服的下摆。图3是日本设计师高田贤三(KENZO)同样是提取补子图案,但其组要提取补子图案的基本结构,通过简化法,将补子图案内容、色彩简化,通过单一的色彩印染装饰于裙摆。这两位设计大师在同样的原型图案素材情况下,因所关注的角度、提炼的素材、表现方法都不同,所产生的新图案各有特色,但他们都是简化了原型图案的色彩及内容手法。

运用简化和概括手法对传统的图案进行变形设计,并不意味着内容的空洞,而是加入现代的审美理念,使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结合更紧密,能够集中烘托图案的生动、时尚感。

2.夸张和变形

是抓取原型图案的典型形象特征,进行强调、变形,增加视觉效果。对清代服饰图案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可以通过提取其典型的代表性的图案局部,运用几何形、曲线和块面,对典型特征进行夸张变形,使原有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生动和典型,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图4所示是设计师通过对龙纹的概括,提炼龙的形象,以及龙的气魄,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仅仅通过廓形表现龙的蜿蜒盘绕的雄壮形象特征,并运用单一的黄色调表现了龙的色彩特征,使龙的形象典型化、更突出,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龙纹装饰于服装的前胸。

3、分解和重组

是指通过对原型图案进行分割、打散、再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图案。对清代服饰图案运用分解和重组手法是突破清代服饰图案原有的完整而固定的表现形式,将图案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再进行重新拼接组合成新的图形。在拼接的过程中,可以对各个部分的图案零部件进行变形,通过旋转、扭曲、夸张、重叠等方式,改变零碎的图案形态,再重新组合在一起,所组合的图案可能是变化不大,也可能是面目全非。甚至将肢解后的传统图案的某一具有典型特征的部分与现代图形结合,或者将不同的题材和不同风格的纹样组合在一起,重新设计出一种奇特新颖的现代纹样,这种分解组合方式是当今设计的流行趋势。

如图5设计师阿尔伯特・菲尔蒂(Alberta Ferretti)在2011春夏时装上对龙纹图案的解构,通过对龙纹原形的分解,加入了现代的人物头像图形,再重组图形,并提取了龙纹的色调,运用鲜艳的黄色、黑色和红色形成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图案。

民族元素是一种内涵,不是简单的图案集成与形式模仿。[3]同理,对传统民族图案的现代再造,不应只是对其传统文化的继承,有选择地提炼传统民族图案的形、色、结构及应用方式,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变化设计,赋予图案现代感、时尚感,再运用到现代时装设计中,这更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吴可玲.创新图案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6,(7)

[2]沈 霞.服饰图案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科技信息 2008,(34)

[3]陈 钧. 试析民族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9,(2)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缪鸳鸯(1977-)女,浙江温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上一篇:西番莲原来这么甜啊 下一篇:从发展中理解设计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