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

时间:2022-10-23 08:21:30

浅析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

摘 要 本文从投资控制角度出发,针对建设单位如何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以及工程实施阶段的控制工程造价管理途径,并对控制工程造价方面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 工程造价 控制措施 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总体来看,地面建设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价格频繁变化等特点,使得地面工程的造价管理复杂多变。因此,建设单位对其造价管理应贯穿于包括建设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全过程。

一、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1.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在此阶段,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重点应是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管理研究,做好项目经济评价,编制投资估算要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目的。

2.工程设计阶段

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要做到设计经济的合理性,首先建设单位要积极推行设计招投标,提高设计深度,严格设计合同条款,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费用额度限制内容,并谨慎采用新技术、新型材料,加强合同约束;另一方面要竭力避免施工阶段的变更现象,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及时沟通,积极参与设计决策,降低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难度,对设计单位形成相应的约束,以获得理想经济性的设计方案,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3.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

项目招投标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本的制定,必须明确双方职责、结算办法、违约责任等,避免因文本措辞不严密造成工程结算时施工单位钻孔子现象。在招投标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应首先做到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以防止施工质量低劣、信誉差的施工单位混入投标单位之列。同时,建设单位要正确选择“合理低价”中标,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投标单位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避免中标后引发扯皮现象而影响工期使造价失控。

4.项目施工阶段

工程投资主要发生在项目施工阶段,投资浪费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应加强合同管理,严格现场签证,做到签证内容与实际相符。防止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对于需价格签证的材料,建设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的材料采购,坚持要求做到货比三家,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签证价格。对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业主方现场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方可有效,尽量减少投资浪费。

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主要是由建设单位确定工程造价最后一个环节,最终工程费用的多少,取决于这一阶段。因此要掌握完整的、第一手的工程竣工资料。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对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图和签证计算的工程量,要多去现场测量核实,多与现场工程管理人员沟通,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审查现场签证时,要认真鉴别增加工程量是否合理,是否与投标文件有重复,如有重复签证、或与相关资料矛盾的签证,要进一步了解核实签证时对施工日志进行复查。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措施

1.执行工程造价管理程序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严格执行造价管理程序,积极实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设计确定的内容实施,实现施工图预算不超批准概算,概算接近投资估算的既定目标。对整个工程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承包合同价款、进度款的拨付、年度结算、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管理,把工程造价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概算投资限额内,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目的。

2.施工阶段控制设计变更

导致设计变更出现的原因很多,施工单位有可能因为材料短缺,天气恶劣甚至施工失误等而提出设计变更请求。这就要求建设项目在设计前进行充分调研,给予设计单位相对充足的时间,使图纸达到规范的设计深度和施工要求,确保图纸满足建设单位的建造意图,并在施工前要求各专业施工队审好图,把施工难点和相对冲突的地方在施工前提出来,拟定有效解决方案,以减少设计变更,避免出现设计变更数量的恶性循环累积效应,有效控制设计变更数量,以此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材料价格的签证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期限较长的过程,因此对材料价格的管理要做到事前分析和评价,实行发包人提供主要材料和设备即“甲供材料”,以此充分保证重要材料的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或质量较差材料用于工程施工,保证工程的内在质量。对于目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期,如何控制承包商自购材料的价格,保证材料的品牌和质量,是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因此,对于承包商自购材料情况要采用材料认证认价签证管理,确保签证材料的实效性和可靠性,真正达到控制和降低材料价格风险的目的。

三、结语

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从而达到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施工成本控制的目的。通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使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姚庆萍.浅谈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2007(3).

上一篇:论企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下一篇:浅谈股票市场公司治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