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基地中的旅游美学分析

时间:2022-10-23 07:26:55

成都大熊猫基地中的旅游美学分析

摘要:成都大熊猫基地作为成都市内就可以近距离和国宝熊猫接触的旅游景点,一直是外地游客来蓉旅游的热门之地,为此,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阐述熊猫旅游基地中的美学元素,让游客能够在观赏游览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P键词:大熊猫基地;审美心理;美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40

1引言

旅游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审美实践性的社会文化实践行为,在历史中不断地发展,从物质性到休闲性,从小众游到大众游,从国内游到出境游……,旅游,无处不在。叶朗先生(1998)在国内较早地提出:“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王柯平先生(2002)也认为:“旅游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的话,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是一种让旅游者放松身心的自由活动,换句话说,旅游体现了生命对自由的渴望,对美的渴望,对精神需求文化的渴望,旅游成为了一种审美活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距市区仅10余公里,交通便利,具有开展大熊猫特色旅游的独特地理优势,一直是外地游客来蓉旅游的热门之地。遂本文选取成都大熊猫基地作为样本对象,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发现和挖掘熊猫旅游基地中的美学元素,让游客能够在观赏游览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2成都大熊猫基地中旅游审美心理

2.1旅游审美意识

在现今的社会工作中,由于人们工作环境日益规范化,固定化,局限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中。人们解脱这种束缚,外出休闲、散心的意识日益强烈,于是人们便通过旅游活动来得到补偿,开始在众多的旅游地中进行选择,每个人的旅游偏好不同,所选择的旅游地也就不同,由此,审美意识开始逐渐萌芽。

将熊猫基地作为旅游地的人则是对旅游基地有一定的了解,旅游者从不同渠道了解熊猫旅游基地。线上,熊猫基地与各个旅游网站合作,通过官方微博等方式宣传熊猫基地,线下,熊猫基地与各旅行社联合,推出成都一日游,深度游……通过这些方式,人们慢慢熟知熊猫旅游基地,产生了旅游的意识。旅游意识萌发在旅游审美之前,有了旅游意识才开始会有旅游审美,而旅游审美则是基于熊猫旅游基地的实地参观中。

2.2旅游审美动机

一般来说,我们将旅游审美动机分为自然型审美动机,其指向是指自然美;艺术型审美动机,以欣赏艺术作品作为旅游目的;社会型审美动机,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社会的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方式;饮食型审美动机,追求美食的动机。熊猫基地不仅仅有可爱的大熊猫,也有诸如天鹅、松鼠、孔雀等其他动物,同时还有清澈的天鹅湖,美丽的玫瑰园等等。去往熊猫基地中的旅游者,大部分的旅游动机都是偏向于社会型审美动机,他们不是为了追求美食而去,也不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而是为了目睹四川独有的国宝熊猫,进而体味四川独有的魅力。

2.3旅游审美理想

旅游者未到旅游目的地之前前,对于旅游地总有一个期待值,当期待达到最高时,旅游的愉悦感和美感也将得到大大的满足。熊猫基地被誉为“中外游客与国宝亲密接触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与大熊猫亲密接触是熊猫基地最大的旅游特色和亮点。在仿生运动场,游客可近距离观看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的生活状态,看大熊猫或卧或坐,或饮或嬉,或进或出的嬉戏画面;在大熊猫产房,可零距离欣赏大熊猫母亲哺育幼仔的生动场景,有时游客还可以参加特殊的体验项目――哺乳小熊猫,让游客产生极大地愉悦感,其次,熊猫基地不仅仅只有大熊猫,还有黑颈鹤、白鹳和白天鹅、黑天鹅、雁、鸳鸯及孔雀等动物,满足游客对不同动物的观赏心,能很好的符合心理预期。

3熊猫基地中的美学元素

3.1整体布局的旅游审美

3.1.1建筑的美

建筑,不仅体现了熊猫旅游基地得内涵文化,也是传承熊猫旅游基地的历史最富有冲击力的直观形象代表,因此欣赏熊猫旅游基地的建筑从而获取美的体验是旅游者在熊猫基地旅游的重点之一。熊猫基地的门口首先是简约的现代风,橙色线条和白色不规则圆木组成,组合成一个卡通版的熊猫,单从外形上看就抓住了小朋友的目光,走近熊猫基地,便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沥青路顺着大门分出了两条道路,无论旅游者选择哪一条路,都会见到不同的建筑,熊猫基地都是现代建筑,砖石堆砌,采取与基本结构体系无关的建筑内部空间分隔法,每一个立体的建筑都代表着一种独立的旅游审美,配合其中的动物,与周围景点相得益彰。中国在古典建筑方面一直是以木结构为基础,然而在熊猫基地上,却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凸显了建筑的门窗,屋顶等部位,这种结构不仅在安全性能上得到大大的保障,而且让人在它面前体会了一种宽广的情怀,很好的突出了整个建筑的正面形象。其次,园区内的各种动物栖息馆或是熊猫别墅都是采用木质结构为主,渗透着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感,造型质朴大方,线条简单流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植物之中,使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呈现出人与动物、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3.1.2园林的美

中国每个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都是差不多的,一是讲究形态的美,比如说树的形态、树枝的卷曲程度、树叶的伸展程度,都是对树木的自然之美的要求;二讲究颜色搭配,每棵树,每朵花,每根草都要与周围环境相衬,如红色的花朵,绿色的树叶等等;三是要讲究香味的散发,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绿,时时飘香。自然,熊猫基地对园林的审美也是如此。它的园林以人造林为主体,通过刻意的修剪成各种形状,整齐的排列在建筑,更加凸显出生命与活力,给宁静的建筑带去一份生机与活泼,同时熊猫基地里也种植各种鲜花,它是突破一层不变的绿色植物的起头军,给整个熊猫基地带来缤纷色彩,一片片绿色中冒出朵朵色彩各异的鲜花,在绿荫中的若隐若现,给旅游者带来无尽的遐想,远观看其色,近观嗅其香,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错觉。

3.2独立景点的美

3.2.1熊猫活动场

作为熊猫基地里一个最重要的立景点,熊猫活动场采用假山与树林相互堆砌,将天然的植物放进人工修建的木架里,完全模拟大熊猫野外自然生态环境的造园手法,建有湖池、溪流,观赏植物林带、草坪等,栽种竹林和植物林,建有多处模拟自然兽穴,配合山石、洞穴、树穴等,将自然的山野风光与优美的人工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使环境更接近自然,得以让熊猫能够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环境的活动养地,.在熊猫活动场地里还有大熊猫最爱吃的竹子,更加满足了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且在熊猫活动场地里,并不像传统的观赏景区那样用高高的围墙围住所要观赏的动物,而是在游客和动物之间设置一道人工沟渠,这样既避免了游客的投食和触摸对动物造成的伤害,也同时保证了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熊猫活动场开放、宽敞的观赏台,呈现出多个清晰、不同的观赏角度,游客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国宝可爱的睡姿,吃态,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旅游心理。

3.2.2天鹅湖

黑格尔说过“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美是自然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自然、本真、纯粹也正是自然美的表现形式。形象美的特征十分丰富,雄、秀、奇、险、幽,那么熊猫基地内的天鹅湖所呈现的秀美无疑是最符合它的形象特征,白白的天鹅,五彩的金鱼,绿绿的水草,漂浮的芦苇,一切的一切在这个湖里和谐相处,构成一幅如诗般的画卷。柔和、秀丽、优美,给人一种甜美、安逸、舒适的审美享受。观赏天鹅湖时,总能让人心境平和,情趣得到安慰。春天,树梢上细碎的阳光打在岸边的小草,小花上,给以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旁边的玫瑰园也给天鹅湖增色不少;夏天天鹅湖四周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湖中的倒影也别有一番姿态;秋天,一阵微风吹过,芦苇荡漾,无论晴雨,总有自己的韵味;冬天,万物枯萎,唯有鱼翔浅底,也自成一道风景。色彩的变化无疑是天鹅湖中最动人、最富有生机的形象;绚丽的色彩能带给旅游者快乐和幸福,也能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参考文献

[1]叶朗.旅游离不开美学[N].中国旅游报,19980120.

[2]王柯平.旅游美学新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516.

[3]庄志民.旅游美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

[4]唐超.关于旅游美学的几点思考[J].财贸研究,2001,12(2):4547.

[5]陈昌茂.基于旅游美学视域的旅游活动结构与类型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6):113116.

上一篇:基金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