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推进高中新课改

时间:2022-10-23 07:25:27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推进高中新课改

摘 要:信息技术在新课改的教育实践中,是推动新课改的动力,也是新课程发展和创新的生命力。新课程改革必须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的突破性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中新课改,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阐说了高中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推进新课改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22-001

现今时代高中新课改已经对信息技术发出了热情地呼唤,对信息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要借新课改之东风,大力发展高中信息技术工作,助推高中新课改,尽早实现高起点、新突破、好效果的新课改目标。

一、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推进高中新课改的必要性

1.新课改呼唤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撑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有:

1.1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以其多媒体性、信息丰富性、强交互性等优势服务于教学而受到认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媒体教学,更强化了互动、探究、合作等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性,使信息技术应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替代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建构出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与学平台、多样而生动有效的课堂反馈与评价方法,其目的是让课堂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建构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最终目的。

1.2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新课改需要大量新课程内容,然而,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往往面临课程资源欠缺,课改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够。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制作并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就是一条很重要的课改资源建设途径。通过充分查寻网络资源,老师们可以将有用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通过互联网,优秀师资的新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以提供到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共享,充分扩大了课改资源的利用范围。

1.3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和方式。为了解决校内课时不足、学校选修课师资不足、资源不足、选修教室不足等问题,新的选修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应用。通过建设高中新课程选修网,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选课,开通网上虚拟教室,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信息技术使实施个性化的课程成为可能,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开展分层学习、分类指导以及一对多的个性化的网络辅导沟通,实现“学科课程个性化”,满足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要求。

1.4大规模、低成本、快捷、统一标准地开展师资培训。面对新课程的到来,大量师资需要接受新课改培训,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适应新课改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培训,能快捷地、大规模地、统一标准不走样地且低成本地开展培训。

1.5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因此,要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各学科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使之成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和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意识和素养,使之拥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提供评价的多元途径。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推进举步维艰。而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开展多元评价的新渠道,如建设教师电子档案和学生电子档案。教师电子档案可以存放教师的教育教学作品、个人档案资料、网上测评等实时资料供随时查阅,全面而真实。学生电子档案可以存放学生个人学籍资料、档案资料、学习过程中的电子作品或传统作品数字化,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这样的电子档案很适合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1.7促进均衡发展。农村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瓶颈制约,这显然背离了当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及时传递到不同的地区,使偏远地区的广大师生也能迅速接受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培训,从而缓解由于地区差异所导致的教育差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推进高中新课改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1.加快高中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良好的信息技术基本设施、设备环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建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提保障。高中学校要提高在校师生的计算机人均拥有率,建设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大力建设校园网并力争实现“班班通”,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强大作用。

2.加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力度

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完成新课程改革所需求的教师角色的转换,要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要自如应对新课改,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对广大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时,要特别注意将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列入培训项目,让广大教师学会恰当地、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3.建设丰富的新课程资源

新课改需要开发丰富优质的新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有计划地组织编制新课程教案分析、积累教学辅助材料、建立新的素材库以及开发编制整套的选修课程资源等等,最后将这些资源放在网上供广大学校、师生共享使用。

4.搭建多种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学习特点,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搭建面向广大师生的多种学习平台。如构建教师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专题学习区、设立专题讨论区、进行网上答疑、网上作业和网上考试等,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办网上课堂,给广大学生提供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给各级教师提供远程培训平台。

今天,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三大主题。这三者的发展不是各自独立的,要将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这三者有机整合起来,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它的大力发展必须服务于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也要应用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新课改的突破。

上一篇:搭好课堂教学“末班车” 下一篇:让幼儿科学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