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程中练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17 05:15:06

试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程中练习的有效性

摘 要:习题承载着多重教学目标。教材编排的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设计与审定的典型的练习材料,在每道看似普通的教材习题背后常潜伏着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习题的内在价值,敏锐地予以捕捉、补充或拓展,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课程; 练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74-00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老师们也更专注于钻研教材,但从老师们的教学情况上来看,对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的钻研多,对巩固的练习题分析和研究少;对补充直接用其他教辅练习题的多,对教材和课后练习题的开发利用少;还有一种现象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要充分对教材中现有练习题的有效利用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练习题,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强,操作性强的练习题。教材中相应的练习,针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符号的应用,还有例题中的基本解题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巩固,对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中练习题有填空、解答、选择多种形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可是,目前有些教师,不注重课本中的练习题,认为课本的习题简单,这样往往给学生产生错觉,课本不重要,忽视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在教学时可以先充分挖掘例题的尝试、变换、引伸、多元化教育功能,垫好学习基石;接着可以强化“做一做”,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尝试练习,有序地探索,即时反馈;然后可以巧抓练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有序性、逻辑性和灵活性,提高练的效果。

二、有针对性的补充必要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得有效

对课本习题进行适当的调整,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题,使之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有效的巩固新知。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12册第7单元例1后面的练一练等,补充时一定要精选,精选习题目的要明确,针对性强;选择的习题能够对症下药,及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模糊点。选择习题可以根据每一节新授课,课本练习完成后出现问题,根据问题补充“堂堂清”练习,将学生的知识及时有效掌握和技能培养落到实处。练习的内容还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练习的安排要让学生练到点子上,能体现出一定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有针对性的安排易错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区别和理解,提高练的效果

素质教育观点认为,“设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设错”“纠错”的过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教学中采取“设错”这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不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收集来的错题资源有针对性地练习,避免以前学生学习此类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在现在和将来的学生学习中重复出现。针对学生的错误现象,及时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提高了练的有效性。

四、适当对课本练习题进行变化拓展,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提高练的效果

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文本资源,并非教学的全部,教学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这样就有必要对课本练习进行适当变化拓展。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型练习的设计可以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也可以是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应当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

五、不论是补充针对练习还是拓展练习,一定要避免题海战,要进行有效练习

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但在目前的巩固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在练习中很少反思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了练习的量,如果“题海战”势必又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样危害更大。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总之,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不断地研究练习的效果,改变传统的练习观,从“有效”入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创设情境,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快乐学习融于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