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学数学习题课

时间:2022-10-23 05:09:55

如何上好中学数学习题课

【摘要】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的主要课型之一,是夯实双基,拓展知识、总结规律,培养技能的用武之地。对提高中学数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数学 习题课

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理论完整化,具体化。对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一、备课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1 备学生是习题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掌握学生情况都是必要的。了解学生在新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清楚,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学生思维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困惑及作业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等。只有吃准了学生的情况,选题才能收到实效。

2 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2.1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存在问题并长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做而且要反复做。

2.2 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首先,习题选择时要注意避免习题的重复。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都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结果题量大了,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2.3 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共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 习题课教学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3.1 习题课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目前,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都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表现。因此,在出示问题之前,先回顾并列举相关知识点就非常必要,并且在黑板的某一角保留下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该知识点,既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2 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教师多走走、多看看,从而发现问题。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到学习的主角,教师就是那支“妙笔”,调节学习的氛围,调整课堂的学习方向,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习题课,做到精讲妙拔。在上一问题的教学中,很多同学能从新设计的“台阶”上走到了新境界——问题解决,方案得出。对多数人来说,应收队回营。可是,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反思回顾。

分析:(1)问题是通过_______(哪方面知识)找到关键点——收费一样多的通话时间。

(2)问题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呢?

(3)通过问题的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题限”是什么?

经过了这个环节,很多学生都在说出了自己是如何得出这样答案的,怎么设计方案的,弄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题眼”是什么的问题,树立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真正做到了“知一面,推一片”。

3.3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仍然不具备任何数学逻辑思维,对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的、形象的理解。在初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从说点儿理、到说理再到推理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提炼数学思想及方法,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这有利于学生活化所学知识,深化思维层次,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3.4 教学中要注意归纳总结

一节习题课中可能安排有几个问题,在每个问题讨论完成后都应及时给予总结归纳。注意总结不仅要总结结论,更要概括问题的分析过程。根据习题的情况,抓住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知识内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把数学知识与技能纳入认知结构中,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是新授课的重要补充。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的形成,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收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三种尝试 下一篇: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