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周口市川汇区林种结构调整

时间:2022-10-23 04:12: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周口市川汇区林种结构调整

摘要 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确定川汇区合理的林种结构,以优化当地林种结构,推动当地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林种结构;调整;河南周口;川汇区

中图分类号 S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50-01

为优化林种结构,明确林业发展方向,笔者根据周口市川汇区林种结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确定川汇区比较合理的林种结构,以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a1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适宜于解决一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决策问题[1]。

2 AHP分析

2.1 林种结构调整依据

川汇区为周口市中心城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属黄淮平原、淮河水系,总面积354 km2。根据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川汇区森林和林木面积1 847.24 hm2,其中,防护林86.97 hm2,占4.71%;用材林1 444.59 hm2,占78.20%;经济林315.68 hm2,占17.09%;无特种用途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各占林种总面积的4.71%和95.29%。生态公益林比例远低于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0%”的标准,林种结构与林业五大转变的要求相悖。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林业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4]。为满足川汇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必须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原则,使生态公益林优先于商品林、防护林优先于特种用途林、经济林优先于用材林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林种结构。

2.2 模型设计

第1层为目标层A,在川汇区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产业体系。

第2层为综合层B,将森林经济效益B1、生态效益B2和社会效益B3,从多方面衡量森林,使评价更加全面。相对于目标层A,B2优先于B1,B1优先于B3。

第3层、第4层为决策层,用以最后评价森林不同类别、不同林种的重要性程度,并用于指导林种结构调整。第3层为生态公益林C1和商品林C2。相对于B1,C2优先于C1;相对于B2,C1优先于C2;相对于B3,C1略优先于C2。第4层为防护林D1、特种用途林D2、用材林D3、经济林D4,相对于C1,各林种优先顺序为D1、D2、D4、D3;相对于C2,其优先顺序为D4、D3、D1、D2。

2.3 模型分析计算

首先构建判断矩阵层次。按照构建判断矩阵的标准,顺序建立第1层判断矩阵A-B层、第2层判断矩阵B1-C层、B2-C层、B3-C层,第3层判断矩阵C1-D层、C2-D层。进行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其次进行层次C、层次D总排序。

3 调整结果

层次D总排序显示,各林种最优比例为防护林42.01%、特种用材林19.63%、用材林13.17%、经济林28.19%。据此,川汇区林业必须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原则,在扩大林地和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林种结构,扩大护岸林、护路林、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防护林规模,加快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等特种用途林建设步伐,在保障木材供应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用材林比例,稳步发展果树林等经济林,加快林业产业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黄家荣.用层次分析法调整三都县林种树种结构[J].四川林勘设计,1999(4):24-26.

[2] 吴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世界一流园区综合发展评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3] 朱建伟.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现代石化装置风险检测中的应用[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5.

[4] 姜华男.大气数据计算机仿真系统设计与仿真可信度的评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上一篇:第二次会面:奇异的金属 下一篇:喷施光合细菌液对中棉50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