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3 03:26:47

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分析

摘 要:在大学生诸多的学习问题中,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表现的最为突出。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分析,介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包括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特点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并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倦怠 成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49-01

一、学习倦怠的含义

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出现工作能力的下降,对工作、他人日渐冷漠、无工作成就感等一系列负面症状。随着职业倦怠的出现,学习领域的倦怠研究也很快兴起。

目前,在学习倦怠概念的界定上,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较为出名的为甘怡群、杨丽娴、连榕等人的观点。目前,关于学习倦怠的模型测量应用最广泛的是Maslach提出的。该模型指出大学生情绪的耗竭、缺乏个人成就感以及去人性化共同组成了学习倦怠。学习倦怠是在长期的学业压力和学业负荷下产生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有关的心理状态。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在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同时,对于高校的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课程改革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学习倦怠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1.学习倦怠的特点表现

虽然已有不少研究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了一些探讨,然而不难发现结果并不统一。如杨丽娴在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与其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学习倦怠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差别,如男生比女生呈现更高的成就感,大四学生比低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成就感,工科医科的学习倦怠总分则低于文理科。而徐欣颖则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性别、年级和专业并不会显著导致学生的学习倦怠。

2.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研究,国内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编的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问卷,二是采用连榕、杨丽娴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将大学生倦怠分成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来分析。情绪低落,指的是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此表现出倦怠等的消极情绪。情绪不当是指大学生存在的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等的行为特征。成就感低,是指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成就感不足,由此产生学习倦怠。

对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的分析角度也各不相同。如魏婷把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为社会、个体、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孙晓里在研究中将其分为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焦虑、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压力六个方面。韩冬冬则分成过往经验、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三个方面。笔者认为,众多的分析大致可归结成两个方面的分析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总结分析,外在因素包括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就业压力、学习负担等。吴建红等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最大,这里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有来自老师家庭的,也有来自同学朋友的,而且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并不是一 一对应的简单的关系,它海域性别有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内在因素分为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对考试的过度焦虑、知识水平的基础差异。

三、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

长期倦怠会导致学生的许多消极情绪,例如焦虑、失望、烦恼和抑郁等,继而自尊心再次受挫,继而对现实学习、未来工作生活产生一定的损害。学习倦怠者,只能暂时避免了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然而却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由于学习倦怠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些后果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烦恼。因此,大学生需要主动地认清倦怠的后果以及对自己的危害,自觉避免倦怠行为的发生。为此,笔者总结出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大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学生应该清楚为谁学习,因为什么而学习,目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该主动讲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我国的教育培养目标相靠拢,努力增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外,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王丽亚等的研究分析表明,压力与学习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希望与学习倦怠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压力对于学习倦怠有显著负面影响,希望则会起到调节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和挫折,应该学会缓解释放压力,并学着尝试另一种方法和途径,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保持高水平的动机状态。

从授课教师来说,教师要注重学生差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性。每个学生因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确定其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扎实平稳地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学习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要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感,这样才可以激发其自主学习。在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感的同时,课堂上,教师也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其求知欲,以此来有效防止学生倦怠。

参考文献

[1] 欧嘉文,李江滨,纪贤严.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2011(8):36~37.

[2]王文珍. 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 . 社会心理学.2012,27(7):784~3787.

[3]赵文进,刘清梅.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9(1):84~8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龙扬扬(1994―),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学生,在读本科,单位:郑州大学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学

第二作者:张钦政(1993-),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学生,在读本科,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

上一篇:浅析会计信息化环境中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 下一篇:浅谈近代地方文献与经济发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