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3 02:54:37

谈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模具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这与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的滞后性有很大关系。文章旨在探讨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

关键词:模具专业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33-02

当前,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升级,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近几年来,模具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适应制造业对模具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技工学校培养的模具专业毕业生未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当前模具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相对不足,高分低能;另一部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很强,但缺乏系统而完整的理论知识,只会简单操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模具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

一、当前模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要

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必然涉及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模具专业的实际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形式,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性与生产性课题缺乏。很多用人单位纷纷反应毕业生的知识相对落后,不能很快融入日常生产活动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知识较为机械,推导性不强,学生学起来很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2.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义务教育体制下,初中毕业生的数量逐渐增加,但质量却略有下降。技工类学校的生源主要以中考成绩相对略差、考高中无望的毕生生,学习对他们很大一部分人而言是一种负担,特别是语、数、外等基础学科。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综合素质不高,原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缺乏动力,甚至有少数学生厌学的情况下,对正常教学秩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模具实训加工条件不完善,设备不配套

当前,绝大部分技工类学校的模具专业都有相应的实训车间,配套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等设备,但设备的增长幅度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实训设备数量严重不足,而且不配套。实训工位不足,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实训效果不够理想,直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实际需求。

二、模具专业改革的思路

1.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模具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输送模具设计、制造和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中等人才和技术操作者。知识体系大体上有两大板块组成:一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数、外、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内容,这些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二是专门知识,既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又包括专业知识。如《机械制图》、《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等内容,涉及模具专业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和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在构建模具专业知识体系的时候,我们紧紧围绕培养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到能看图、会画图,能操作、会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来精选合适的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淘汰教材中陈旧落后的内容,不断补充新的内容,重视并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编写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前瞻意识,保证学生毕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将理论知识与生产技能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技工类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普高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专业课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占很大的一部分,而专业课的内容又是中职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开始,学生普遍带有新鲜感,但专业知识较为机械化、逻辑性较强,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端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出现畏难甚至厌学等情况,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而必须着力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模块式一体化及现场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授课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突出行动导向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本身就是职业教育中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因为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了讲好课,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可以利用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各种仿真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复杂难懂的内容用录像、Flas等形式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果都可以有显著提高。

3.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教”、“学”、“做”相结合的过程,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是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实训指导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针对实训任务认真布置落实实训步骤、程序、所用工具、方法等。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注意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及对相关实训项目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操作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种技能训练贯穿于一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从零件的形成工艺分析入手,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用AutoCAD绘出模具总装图及各种零件图,并制定出零件制造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最后动手操作。对于一般技术零件,要求学生采用普通的车、铣、刨、磨等机床加工,对于要求较高的工艺零件,则要求学生通过Mastercam软件预选造型并编制出数控加工程序,利用加工中心进行操作完成。经过系统、规范的实习训练,真正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传统的模具理论教师实践能力相对不足,而模具实习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只能应付普通车、钳工等教学,不能胜任CAD、Mastercam等先进技术的实践教学。因此,在师资达标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并考取相应技能证书。采用校企合作等模式,选送青年教师到工厂进修学习,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定期授课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尽早形成一支学历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笔者在江苏省常熟市技工学校2007~2009级模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教学改革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步转变了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但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改革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发挥职教同人的智慧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卢之章.生产实习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2]梁国一,刘锴.关于中职学校职业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J].出国与就业,2006,(11).

[3]殷增桂.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农机,2008,(5).

上一篇:高职化学实验作用及改革研究 下一篇:“工学结合”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专业思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