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时间:2022-10-23 02:37:59

让语文课堂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摘要】这篇论文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着重谈到了让语文课堂弥漫着温馨气息的几点做法:(一)教师要用“闲聊”的方式与学生问候,(二) 教师要做到殷切期待的提问,(三)课堂上要讲究师生互动,(四)给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民主式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我们剖析了上语文课的方法与技巧,并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关键词】语文课堂 ; 提问 ; 师生互动 ; 民主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07-01

身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经历了无数次或喜或忧的课堂,我深深的感悟到温馨的课堂气氛是多么重要。它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增强思维等,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营造弥漫着温馨气息的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用“闲聊”的方式与学生问候

一堂课的开端先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以往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显得毫无生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要做到殷切期待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与教师拉开了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又怎能提高交际能力、语文素养呢?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所以,教师提出问题时对学生要有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说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你真棒!“)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这样做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并乐于回答。

三、课堂上要讲究师生互动

课堂上要想讲究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温馨、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

四、给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

我认为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不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用商量式的办法为学生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即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要求学生所做的看、听、说、读、背等软性作业。因其检查难度大,学生也因其“软”而“欺软”。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并上台表演来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民主式的评价

小学生表现欲很强,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的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不利于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因此,要使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的良好反响,就应注意:(一)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学――学会――会学过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事先让他们把课文关键词、句准备好;回答时,允许他们看这些“纲要信号”,这样,学生就正常的发挥水平。(二)要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例如:在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时,教师作为主考官,学生接受考核,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评分,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观众;在日常测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监考”方式。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三)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围。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在课改浪潮的冲击之下,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多用自己的智慧,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弥漫着温馨的气息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既幸福着我们的孩子,也幸福着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教育的解放》

上一篇:历史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