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孩子“ 问”的时空

时间:2022-10-23 02:34:29

当前,主流教学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问”,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学习,这也是当前众多教育理论者关注的重点。

一、不断思考问的作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问不仅仅体现为教师的提问,还体现为学生对知识,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对问题的讨论交流。有价值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

例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教师提出:我们知道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叫三角形,那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利用信封中的小棒动手演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讨论否定了自己的答案。教师抓住学生的结论引导他们提问:“能不能组成三角形与三条木棒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到了初步的猜测性提问,然后利用答题卡上的三角形去验证他们的问题是否正确,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系列富有启发性、连贯性、可操作性的提问不仅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研究表明,一堂课中师生之间的问答约占课堂教学时间的80%左右。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课堂上的问,其表现形式应该是更加多样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方式,更应该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提问的形式存在。

二、善于总结问的缺失

透视当前的一些课堂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不乏激情,学生听课也主动热情。可往往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难激发出来。归结起来,其根源在教学过程中“问”的缺失。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师为了课程进度,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没时间让学生提问,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次,满堂提问的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改变模式,努力把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堂场面热闹,学生看似不断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然而,仔细推敲,这种模式其实是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牵着学生走。热闹的场面实质上是教师思维过程的体现,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最后,小学生慑于教师的权威不敢发问。小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开端。如何引导这个开端走向对学生有利的结果,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这个环境要靠教师营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被掩埋了。

三、教问融合,鼓励提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学生在教师所谓的启发教学中去学习,但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教学内容。因而,要给予学生问的空间,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去树立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如何去独立学习。这样,学生在教师逐步的指引下,才能够真正驾驭自己的思想,拥有真正的问的空间。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鼓励学生爱问

爱问是孩子的天性,主动去问却需要后天的培养,而要教会学生驾驭自己的思想,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在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让问题更加生动化和生活化。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教师先利用课件再现央视春晚的倒计时的画面,很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教师抛出问题:“这里的‘10、9、8…3、2、1’,它们用的是什么单位?”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比较容易将经验带入问题中。

其次,引导学生提问。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的层次性,让学生一步步地学会提问。

最后,数学问题都是一环接着一环,一个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很多问题,这就要教师鼓励学生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具有探索精神,自己去追索。学生在经历发问、追问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问的质量要提高

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了,就可能什么都问。在问的空间里,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本质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探索。这就是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必须结合教学知识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上要根据教学的阶段性,不能过于超前,应适当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也可以使学生养成问题由思考而产生,问题又将思考引向深入的学习习惯,逐步达到提高提问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渔溪梧瑞小学)

上一篇:聚焦课时核心目标 扎实提高课堂实效 下一篇:巧借信息技术东风 催吐语文教学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