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时核心目标 扎实提高课堂实效

时间:2022-09-10 09:01:29

聚焦课时核心目标 扎实提高课堂实效

当前的语文课堂,常常发现两种状况:其一,少数教师上语文课不知要教什么,于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其二,多数教师想教的东西太多,于是一堂课被塞得满满的,累坏了优生,抛弃了差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执教者对一堂课的核心目标缺乏清晰认识和准确定位。在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对“教什么”和“教给谁”有清晰的认识,对可实现的众多教学目标进行慎重的选择,并着重聚焦在课时核心目标上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

一、课时核心目标应基于课程标准

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对总目标、学段目标等,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树立语文教学的全局观,才能明确每一课时目标在整个课程标准体系中的位置,才能保证在进行课时目标制订时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且做到定位准确。当然,在一节课中可实施的目标有许多,它们不可能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都能得以实现。所以,为了确保课堂实效,教师还必须学会对目标进行取舍,确定好课时核心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所谓的“核心”,即中心所在。毫无疑问,课时核心目标是课时目标的重中之重。那么,课时核心目标该根据什么来确定呢?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了我们,每一课时的核心目标必须围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来选择、确定。教师应彻底改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内容、领悟情感是最重要的看法,充分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的言语学习规律,并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合理使用,让学生在一节课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亲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从而真正获得言语能力发展的最大收益。

二、课时核心目标应关注文本特色

小学语文教科书所涉及的文学体裁非常广泛,所呈现的文本内容精彩纷呈,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种类繁多。正因如此,很容易导致许多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的现象。其实,不同的文本,表达特色也往往有区别。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素养训练体系中的一个例子,均各自起到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言语运用能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解读文本,充分关注文本中最有特色的语言现象,进而确定每个课时的核心目标,教给学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培养最需要达到的能力。也可以这么说,语文课每一课时核心目标的确立都应该带有文本特有的印记,都必须指向对学生某一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其最大的表达特色即通过对人物行为、语言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一位教师在执教此课时,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的核心目标为: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顺序,学习叙述方法;第二课时核心目标为: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执教时,教师在第一课时中花费了整整25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分段落,然后交流讨论,总结方法,最后尝试仿写,列出提纲。这样学生对记叙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表述的基本方式印象比较深刻。在第二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核心目标,牢牢地抓住文章中的两次对话来展开教学,穿插对提示语和动词等关键词语的感悟,通过情境的创设,反复的朗读和适时的拓展训练,让学生知道了该如何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在实际表达训练中加以运用。可见,这位教师充分把握住了文本的特色,在不同的课时把握不同的核心目标,重点对两方面的言语表达方式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这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课时核心目标应指向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进行课时核心目标的制订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班级的学生有差异,同班级的学生还有差异。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有的核心目标看上去符合新课标中的总要求和阶段的要求,也充分关注到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但如果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要么学生轻轻松松达到目标,失去了思维发展的空间;要么所制订的目标并不是他们跳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因而无功而返。这样目标的制订就是毫无意义的,课堂的实施也将造成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的课时核心目标,方能真正发挥课时核心目标之“核心”的价值,从而避免盲目拔高、降低要求和随意选择教学内容的情况。

有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武的经历让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位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的第二课时,所确定的课时核心目标为“能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细节多角度地评说故事和人物”。为了争取在参赛时能取得较好成绩,该教师在准备阶段时反复借班试上,以求调整教学方案,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所借班级的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出现了极大的反差。遇到学生水平较差的班级,教师举步维艰,到了下课时间还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里,教师上得轻轻松松,课堂不乏精彩之处,但却剩下了不少教学时间。毫无疑问,这样的课都是不理想的,其课时核心目标对这两个差异较大的两个班学生来说是不相匹配的,就需要做出调整并准备更为细致的实施方案。事实上,在我们对课时核心目标的设定和进行教学实践时,只有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预期发展水平有充分的估计,才能真正调动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并不是说每一课时我们只能设定一个核心目标,但总的原则是绝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至少应该保证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实现一个核心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到每堂课上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收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长此以往,一课一得,课课相连,聚沙成塔,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定能实现递进式、螺旋式的提升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南通新岐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儒养性道养身佛养心 下一篇:给予孩子“ 问”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