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阅读

时间:2022-10-23 02:28:10

消失的阅读

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在三个班做了一次调查:完整看过《水浒传》的请举手?结果人数最多的一个班是四位。教学《边城》时,在某班又进行了一次调查:把课文看过三遍以上的请举手?结果全班只有一位,大部分学生表示只看了一遍,而且还是略读。类似的这种调查,已连续搞了好几届,整体结果呈现一种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让语文老师深受打击,语文课没有了阅读,还叫什么语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种现象?

一、学生时间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

以学校夏季作息时间为例:升入高中后,九门课程同步推进,如果把晨读和午、晚自习都算上的话,每天要上13节课(晚自习包括一晚、二晚、三晚和四晚)。还以夏季作息时间为例:学生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11点半之后才能休息。疲于应付各种作业和资料,根本无暇去读名著。部分学生还见缝插针地上各种补习班,请家教个别辅导。至于周末,更是补课的高峰。以至于连最起码的、必要的睡眠都保证不了,何谈阅读?

二、新课改带来的冲击,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之后,导学案有代替课本的倾向。部分学生本末倒置,满足于完成导学案,彻底的将课本束之高阁。高一第一学期时,曾不定期地抽查过学生的课本,很多学生都半学期了教材居然还是崭新的,个别学生除了封面上写的班级和姓名外,别无他物。试问:学生如果连课本都不看了,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部分学生对教材相当生疏,很多课本上的原题、原话、非常简单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低层次班级,包括示范班、奥赛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外来的诱惑太多,学生难以抵御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网络、电子游戏等无处不在,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司空见惯,大环境江河日下。面对形形的诱惑,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学生上网吧、玩手机、打游戏“一掷千金”,相当大方,但就是舍不得花十几块钱去买一本书。好不容易有点空余时间,也不是用来阅读,而是迫不及待地走进网吧等场所。有个别学生,晚上上网白天睡觉,从第一节睡到最后一节,何其痛心。

四、学校的某些制度存在缺陷,有先天性的“硬伤”

为了保证阅读,有的学校初中每周有八节阅读课,高中每周有五节阅读课,直接以课表的方式将阅读制度,效果显著。高中生每年规定的阅读量是1500万字,学校会列出详细的清单,指导学生阅读。至于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文学、政治、经济、军事、生物等,无所不包,确保学生能视野开阔,与时俱进。不光是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了,对相关的其他科目也大有裨益。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一生都有益处。

有的学校的图书馆,近些年投巨资购买了相当数量的书籍。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享受阅读,不妨从制度层面动动脑筋。

五、语文课是不折不扣的弱势学科,处境尴尬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母语人人都会,还有必要认真学吗?语文老师更是无稽之谈,有没有都无所谓,不上语文课不是照样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见过补数、理、化、英语的,就是从来没见过补语文的。学生在时间的分配上,语文课排名最后。语文老师的心啊,哇凉哇凉的,总感觉像是后娘养的。

至于教学手段,不管是传统模式还是高效课堂,在现有条件下,语文课都没有发生像宣传的那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感觉乏味,没兴趣,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近几年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后,局面有一定的改观,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善了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但还远未到可以乐观的程度。

六、个人认为教材的编写有待改进,没有反应时代的进步和学生的要求

90后和00后的学生审美需求能和40后、50后的编辑一样吗?数十年不变的所谓经典课文就真的那么受人欢迎吗?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如何体现?不同的审美需求和个性化阅读如何满足?90后和00后的学生能喜欢那些文章吗?

总之,高中生的阅读不容乐观,急需改变。

上一篇:对基层单位收集电子文件归档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数字印象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