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会计委托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3 02:21:35

村级会计委托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村级会计委托制,是规范村集体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当前村级会计委托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相关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制;农业会计;村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05-02

1 引言

民主理财是实现农村民主自治的重要一环,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对规范村集体财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仍然十分薄弱,显现出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2 村级会计委托制概述

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我国许多地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理财新模式,如 “村账村有村管”、“村会计集中办公”、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其中最具推崇意义的是村级会计委托制。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镇)经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村两级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然后建立起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变为由乡(镇)经管站代为管理各村的账簿,各村设立报账员,不再单设会计,报账员在日常中需定期持经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乡(镇)经管站定期把各村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发到各村,进行财务公开。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实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3 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积极作用

事实证明,在农村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既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又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3.1 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一方面,实行村级委托制,各村不再单设会计,而是设立一名报账员,由乡(镇)经管站代为管理各村的账簿。相对而言,乡(镇)经管站聘请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专业,经验较为丰富,处理财务数据的速度快,质量高,合理性强,从而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差错。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许多农村开展开来,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增强了核算效果。

3.2 促进了民主理财的发展

在村级会计委托制下,村民们组建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部门共同监督村级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大大增强了监督力度。此外,乡(镇)经管站定期把各村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发到各村,进行财务公开,这一举措为农民了解集体财物的来龙去脉提供了便利,大大增加了财务的透明度,促进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理财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的民主理财。

3.3 扩大了农民的知情权

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实施,加强了农民对集体财务的参与度以及监督权,村民们只要到本村的财务公布栏一看,或者上网一查,就可以了解到相关情况,使得农民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村级资金往来,都要经过乡(镇)会计监督,这对减少干部的、弄虚作假现象起到极大遏制作用。

3.4 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村级财务由乡(镇)进行统一核算,在 “五统一”服务下,加强了会计管理,完善了会计核算,增强了会计监督。有效地解决了以前会计科目紊乱、会计核算不健全、账务处理弄虚作假、贪污挪用等现象,大大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制度化和合理化。这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方向,为今后更完善、更科学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村级会计委托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各地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实践,不断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事实证明,这离科学化、制度化、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化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还相差甚远。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4.1 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调和氛围,它对内部控制形成外部约束,并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员工的控制意识。当前许多地区,乡(镇)以及村级干部责任意识差,控制意识薄弱,而且相关法律意识欠缺,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造就了一个较差的控制环境,这对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开展极为不利。如:方式不统一,乡(镇)经管站人员编制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服务工作质量低下等等。

4.2 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会计委托制下,各村实行报账制,由报账员定期持经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民主理财小组分别审核同意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由于由乡(镇)统一领导,会计不在各村办公,因此广大村民不能及时了解经济业务发生情况。此外,由于监督小组成员不能从从事监督活动中获得较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难免出现监督人员不到位,请假缺席,不负责等现象,而且有些时候,出于和相关领导或经手人间的私交,也会有包庇和隐瞒的嫌疑。再者,大多村民没有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对有些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根本不懂,容易被财务经手人隐瞒和欺骗,从而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

4.3 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

目前,各地区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很多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另外,在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也并未落到实处,就更不用提高质高效了。在培训时间上,时间较短,再加上管理不严格,现有的培训时间进一步大打折扣;在培训内容上,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容易跟最前沿的准则制度脱节;在培训方式上,一些地区仅注重学员培训的经费问题,而培训地点、设施以及方法都不完全合格。这些因素都会挫伤学员们的积极性,导致最后的培训结果不尽理想。

4.4 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

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各地区会计电算化实施力度远远不够,离全面电算化相差甚远,并未做到对信息化知识的充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差,集成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实现统一化;软件的数据保密性差,安全性差,有时会出现数据丢失,电脑死机等现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机器语言与通俗语言相差较大,不便于理解和应用;会计软件应用的滞后性,信息是一种高速国际化的资源,当前会计软件的应用并没有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会计人员内部衔接性差,往往出现信息脱节等现象。

4.5 人们的风险意识薄弱

农业又是一个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的产业,再加上农民风险意识的欠缺,所以在农业的经济事项中,风险因素的考虑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乡(镇)、村各级领导或干部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出现掉以轻心,马虎大意的现象。

5 促进村级会计委托制发展的相应对策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和全球化、经济化接轨,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化,高质量的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5.1 树立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区应该建立健全有关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制度建设,强化其责任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政府在推动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过程中,要取得广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配合与支持,引导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强调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完善村民反馈机制,如:设立意见箱、规定讨论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走访、网络评价等等。做到意见取之于民,进而才能很好的将制度和政策用之于民。

5.2 完善监督体系,实现有效地监督与管理

首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村镇干部以及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强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此外,应采取一些外在约束措施,如对相关活动进行签字盖章,以明确责任,定期进行内部绩效考核评估等。其次,应充分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进一步落实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任务。从认真选取理财小组代表,到对小组成员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以及相关法律教育,再到认真贯彻监督程序,到后来的评价总结,全面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进而提高整个体系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强化检查监督和审计监督。可对各村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样检查,然后指定专业审计人员进行有关会计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进而发现错误以及漏洞,明确责任,找出解决措施。

5.3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村应定期聘请专家,按步骤,分层次对地当地财会人员进行会计、审计、财务、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安排足够合理的培训时间,控制缺勤率。然后,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此外,在注重知识的培训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升级。

5.4 各地区应紧跟信息化的时代趋势,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实现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过程。各地区应紧跟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培养技术人员,树立信息化意识,并购置相关硬件设备,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更新相应软件设置,积极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建设。

5.5 树立风险意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风险

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办理相关经济业务、管理各项集体财物时,各方均应树立谨慎意识,保持严谨作风,做到全方位考虑问题,有效避免各种风险或尽可能的将风险降至最低。各地区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来考虑,进而进行预防、控制和规避,做到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如:进行风险预测分析、提取风险准备金、购买保险、划清责任、风险解剖等等。

参考文献

[1]喻国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6,(3).

[2]李瑞芬.新时期农村财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曾培清.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 苗宏.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3).

[5] 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

[6] 郑文凯.新编村级经济组织会计教材[P].2004.

[7]财政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G].财令[2004]12号.

[8]企业会计准则[G].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

[9]王月英.浅谈会计委托制下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09,(2).

[10]范小建.新形势下农业财务管理与改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1] 杨超龙,邓于芬.农村财务推行“村财镇代管”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4,(11).

上一篇: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探讨 下一篇: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跨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