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优化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23 12:15:45

以身作则,优化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通过他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来体现的。所以从中专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优化班级管理,这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加大教师培训的战略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形成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如何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多表现为管制、指示、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未来社会,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以此为基础,必须把管理推向新的境界。其一,将全员管理提到新的高度,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其二,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将会大大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其三,通过管理文化,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学校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

二、正面影响,以身作则

通常人们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日常行为中不仅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不偏爱学生,不讥笑、辱骂学生,使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只是次品,身体不好只是废品,而思想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做为一名班主任要育好学生,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要用优良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用执着的信念默默耕耘,用自身的道德风范去感染学生,逐步地激发学生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在言行中教育学生,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与源泉。

三、班级管理需要结合激励措施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手段就是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和主动学习,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弱势和特长制定目标,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方法鼓励学生弥补弱势或发展特长;另一方面,对学生自主发展的特长,班主任要适当予以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制作工艺品,但是可能受兴趣吸引和自制力弱等因素影响。这时候,班主任不应该因为学生的一个错误而否定全局,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鼓励学生发展兴趣,但是,需要告之做事要有轻重缓急,分清楚完成各类事情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要凝聚班级自信心,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中专三年,高一为首”,在高一我们就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1、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个正确向上的舆论导向。如时常强调我们和各任课教师对大家非常有信心,我们对大家的希望是什么等,这些舆论会使班级氛围比较和谐。2、要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班主任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单靠严格的纪律也总是达不到目的。只有在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时候,一个班级才算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

五、实施动态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中心观点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班级内部各成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影响,班级与其他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也存在相互关联的影响,并且所涉及的因素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因此,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思路,管理方法要与快速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与学生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六、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过硬的班干部队伍

我们的工作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再加上我们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所以仅靠我们一个人单枪匹马地把学生管理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当然,一开始我们要通过勤跟班、勤观察,找出在班级中有威望的,而且有能力的学生,找他们谈话,鼓励、引导他们。再让他们开始放手大胆地做班干部工作,给他们充分的班级权力,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但为了不至于他们在学生中做得太过分,形成颐指气使的心理,班主任也要经常给他们泼泼冷水,让他们既能做好班级工作,又能用平和的心态为同学服务。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就能把班主任的想法贯彻到班级的工作中去。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类的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装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首先,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引感变化,当变化强度超过人的接受能力,难以适应时,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其次,由于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中专生的心理既不同于儿童,不绝对服从于老师和家长,也不同于成人,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和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在中专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极为必要。第一,以课堂为阵地,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增强面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其次,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完善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心理发展品质,除了开展知识学习以外,可以结合开展活动、创设情景等方式,创作一批优秀的作品,塑造一些积极的形象,以此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心理品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八、实现班级管理由“制度”到“习惯”的转变

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对班级进行制度管理。即基本上按照传统的制度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完备的制度包括纪律、卫生、出勤、品德行为规范等,对班级进行严格管理。但由于一味镇压的方法,极易使学生行为产生口服心不服的不良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结合制度管理的缺陷,在一定时期给班级创设既定的目标,时常明确学生的行为与既定的目标相差的距离,一有问题随时随地解决。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管理无处不在,不仅仅是一种约束,而更是一种习惯。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遵守纪律,和任课老师相配合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而这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上一篇:试论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在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