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国际化关系分析

时间:2022-10-23 11:59:08

大学教育国际化关系分析

1教育国际化与西方化的关系

教育国际化源于西方、兴于西方,但教育国际化绝不等于西方化。由于西方国家在教育国际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比较成熟、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国际化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模式,提高本国教育质量,加速本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但在实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一些大学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以西方国家为学习对象国,把教育国际化等同于西方化,照搬照抄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课程体系甚至人才培养标准等,而缺乏对学术规律、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应有尊重,从而导致了教育的去本土化、去民族化等不良倾向[1]。正如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本土化、民族化一样,教育国际化也必须本土化和民族化,必须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因为,一国的高等教育总是建立在该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基础上的,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任何脱离本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的盲目照搬照抄注定要失败。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讲,教育国际化实际上是根据我国国情,以中国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基点,借鉴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优化,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以充满自信的精神风貌,大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教育大国,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就涌现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大教育家,他们所倡导的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军医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标准,同时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诸如“至精至爱、效国效民”的大学精神、“精品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阳光治校”的办学理念等。上述办学思想和优良传统,是军医大学医学教育不断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独有优势,必须弘扬光大。因此,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国际化与西方化的关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既要遵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军情,走“和而不同”的具有我军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2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政治功能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为一定阶级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首先是一个政治集团,其政治利益是首要利益。为了维护、加强自己的政治利益,各国需要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竭力形成自己的优势。教育领域同样是政治利益竞争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重要场所[2]。近年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了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对世界格局的掌控能力,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的渗透[3]。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毫无顾忌地指出:全球政治冲突将发生在不同的文明国家与集团之间,美国政府在输出经济的同时,必须全方位输出文化教育,一方面借助教育国际化培养美国学生的“全球意识”,使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霸主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国际化进行思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扩张,输出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以达到影响其他国家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思想和行为,使其符合美国战略意图的目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经讲过:“在美国眼里,哪一个国家不向美国和西方开放市场,同时接纳美国的信息、思想、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哪一个国家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基于上述理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美国动辄以人权、自由、民主为借口,到处干涉其他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对我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手段之一,就是把我国高校作为渗透的重点目标,利用我国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这一时机,极力推销其“自由、民主、人权、三权分立”等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以此来摧毁我们高校教师和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动摇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从而形成对西方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崇拜和依附。在军校建设方向问题上,西方国家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对我军坚持党对军队院校的绝对领导横加指责、恶意攻击,妄图扰乱我军心,颠覆党对军队院校的绝对领导。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和先进文化的生产基地,也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的新形势,高校尤其是军医大学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敏锐的政治目光判断认识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政治性的关系,对西方文化和教育模式进行合理地选择,正确处理政治方向和学术自由的关系,坚守研究无课堂有纪律,绝不给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正确处理一元指导思想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反动观点,确保党对军队院校的绝对领导。

3教育国际化与“姓军为民为战”的关系

衡量一所军事院校是否一流,既要看其是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特征,更要看其是否具有军事院校的特色。具体来说,一流军事院校既要有享誉国内外的大师、杰出的科研成果、很大的国际和社会影响、极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又要具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办学方向、鲜明的育人风格[4]。军医大学作为党领导的军事医学院校,最鲜明的特征是“姓军为民为战”。大力培养符合现代军事卫勤发展需要,热爱部队,热爱人民,献身国防卫生事业,“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打得赢”的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是军医大学的本质和特色所在,是军医大学必须担当的使命任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军医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育人方向,造就了一大批誉满军内外、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名医名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基层、献身国防、德才兼备的人民军医,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完成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与信任。对军医大学来讲,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国军事医学教育发展水平,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较强国际竞争能力、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的高素质的军事医学人才。但军医大学的本质和职能决定了军医大学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必须将“政治合格”置于军事教育的首位,将“姓军为民为战”作为办学兴校的根本宗旨,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5],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服务”这一军事院校办学育人的核心问题和方向问题。

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大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提高军事医学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的国际高端医学人才;一方面要注重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员,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来激励学员,把革命军人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统一起来,把我军优良传统和时代要求统一起来,坚定学员崇高的价值追求,培养和造就具备坚定的为军民服务的思想、过硬的为军民服务的本领、自觉为军民服务的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完成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提供有力支持。总之,只有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要求,以适应我军军事卫勤发展需要、全面提高我军核心卫勤保障能力、有效履行我军新历史使命为牵引,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育人原则,坚持“军魂”意识,突出“军校”、“军医”特色,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才能为军医大学教育国际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政治保证,确保军医大学正确的办学育人方向。

上一篇:成教情感管理分析 下一篇:职工教育培训强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