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文科班学生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3 11:43:03

浅析高中生物文科班学生的教学策略

高中文科班学生学习生物面临的任务主要是高中学业会考,一方面,由于会考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往往误认为只要到会考几个星期前,背背会考纲要就可以,所以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也不很重视,很多学校都是把生物教师的业务骨干安排在理科班教学上,以应对高考。因此,高中生物文科班的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高中生物的文科班教学成为只是为了高中会考,到会考前狠抓一下的状况,也使高中生物文科班学习风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何较快地摆脱这种教学状况,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中的教学实际中,为了适应高考考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从高二起就将学生按文、理科分班。从知识结构方面讲,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得高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这不仅不利于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对高中毕业生以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带来了问题。现行的“3+X”高考科目设置依然未能改变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局面,相反使学生更容易偏科。学生学习会考科目带着极大的功利性,就是为了会考合格,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学的生物科学教育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反观我们部分中学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高中文科班学生的这种表现怎么能搞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因此,生物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高中生物的正确理念。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生物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宣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各个方面去阐述。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从报刊杂志上摘抄或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生命科学的小文章,在上课前几分钟读给他们听,或者把从广播电视上听到看到的有关生命科学的信息穿插在平时的授课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可利用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如:蔬菜的保鲜、洗衣粉的使用、泡菜的制作、治癌药物的研制、爱滋病的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生物不只是为了会考,而是作为一个公民应有基本知识素养,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层次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二、文科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正视文理科学生的差别。

高中生物的部分内容,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遗传变异的有关计算、生态环境的曲线图形构建等,都需要有理科的思维,文科的学生这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应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应采取鼓励的方式,而不能只和理科班的学生相比,甚至挖苦学生。教师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思想上多与他们沟通,感情上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这样,教师也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具有了感召力,那么教师的言行就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由于对教师的认可,学生进而会对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是间接引导的结果。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与时展过程中知识更新认知的渠道,并把这些新的知识点及时提供给学生,使自己成为提供学生新知的第一人,那么学生自然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教师,这样也可以使文科班的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而不会造成有些文科班的学生对理科会考科目的排斥心理。

(二)用《课标》及《会考标准》来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认真研究《课标》,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努力地在教学中去落实。每一位实施新课程的生物教师都要达成这样的认识:教材仅仅是知识的载体,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考标准》明确规定了会考的范围、试卷结构并界定了各项具体要求,既增加了考试透明度,又能促进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落实《课标》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落实课标和各项要求,又要注意到文科班学生的特点及会考的要求,而不能随意提高难度,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对学生生物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结合文科的特点进行教学。

文科班的学生对文字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汉语言的美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恰当的比喻。例如,在讲解能源物质时,为了让学生分清楚生物体,教师可利用能源物质的先后,把ATP比喻成“零花钱”,把糖类比喻成“活期存折”,而把脂肪比喻为“定期存折”,把蛋白质比喻成“不动产”,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教师也可以巧用诗词、成语、俗语。例如,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很好地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分析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用“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美的欣赏,引起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更加容易,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细胞增殖”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的学习任务是完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和4个分裂期的纸片结合橡皮泥的制作,并通过展示各组完成的作品进行组际交流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随机抽出每个小组一个成员代表本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细胞分裂过程及其特征。结果学生掌握得特别快。我又适时地指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很轻松地就把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了。再如:在进行生物遗传学生相对性状的学习时,我组织全班学生作几对相对性状,如是否有耳垂、是否卷舌、大拇指所成的角度等的调查统计,并让学生作某一对相对性状的家族跟踪溯源,让学生在调查统计中获第一手资料,了解课本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享受科学研究成功后的喜悦。此外,由于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比较少,接触时也没有专业的指导,以致于对常见的动植物都不知所云,在课上教师应适时适量地给学生投影一些图片或展示实物,让学生每一节都感到新鲜,每一节都有感性认识,自然也就有了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去学。我通过这样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五)注重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充分发挥评价对全体学生的导向激励作用,教师应注意把握好评价的层次性、发展性和科学性。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设立多种指标,在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学生异步发展,实行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对所有有进步表现的学生,都给予尽可能的表扬,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全过程、多方面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卷面测试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评分、评级与评语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自评、组评与师评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索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信息互动 下一篇:试论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