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的视觉语境

时间:2022-10-23 11:23:02

脸谱的视觉语境

摘要:脸谱可以看作是人类的符号学标志,通过脸谱的诞生和衍变,可以研究我国民俗、戏剧、民间艺术甚至伦理道德的发展。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而脸谱作为戏曲表象上的一种独特的呈现形式也逐渐演绎成为一种时尚。关键词:脸谱;戏剧艺术;文化符号;时尚;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Visual Context of Facial Sketch

CHEN Chuan

只要一提到鲜明的色彩、夸张的图案的妆容,你一定会想到脸谱;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涂画上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特征之一。

究竟什么是脸谱?我国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①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所以戏曲脸谱有着她独特的迷人魅力。

一、戏剧的符号――脸谱

(一)脸谱符号的滥觞

单就脸谱而言,其历史比戏剧出现要早很多,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人类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戏曲脸谱的滥觞有助于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戏曲脸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除运用写实手法,还充分运用想象、象征等表现手法。这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所有民族都经历过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的阶段,都有过祭祀活动和驱鬼避邪的习俗。最早的脸谱文化就是巫师所带的面具。后来延伸到祭祀,乐舞,戏剧等很多人类活动中,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原始社会就有“涂面化妆”的说法,而戏曲的“涂面化妆来自于倡优女乐的脂粉妆和粉墨妆。

②从一些迹象来看,面具与脸谱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脸谱都只画脸面而不画耳朵,这就给人的感觉很像面具。特别是从侧面来看尤为明显。在不同历史时期,纹面、面具、塑像、涂面、皮影等等,都给脸谱以影响。

(二)脸谱符号的构成

戏曲脸谱的形成深受中国古代图案的影响,但戏曲脸谱的图案却有自己的定律。

脸谱具有图案化的特色,就是以图形为准则。例如戏曲中的武将多用“三块瓦”和“十字门”等近乎整齐规矩的图案花纹。神妖脸谱图案多来自于傩戏及佛家造像。

脸谱还具有程式化的特色。程式化不仅表现在图案花纹上,也表现在色彩上。色彩与图案是以实为本,以虚为表,虚实结合。体现了戏曲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美学原理。戏曲舞台上把人的面貌脸谱化了,图案化了,色彩、图案花纹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在的本质。

脸谱图案不仅塑造了角色的形象,还可以表现戏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所以在戏曲脸谱的创作要求“人可以貌相”、“知人知面就知心”,这就是戏曲脸谱的标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化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把张飞的笑脸和项羽的哭脸图案当作死板的公式到处套用,应该根据人物性格来构思图案花纹。

虽然脸谱具有程式化特色,但也丰富多彩。一是艺术家对剧中的角色的理解和艺术处理方法的不同,脸谱也各有特色。二来各种地方剧种的脸谱艺术又各有地域特色。如东汉名将马武,京剧勾蓝花脸,汉剧勾绿花脸,赣剧勾红花脸。再如三国时期东吴老将黄盖,赣剧勾紫脸,京剧勾红脸。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全面理解戏曲中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关系,把两者统一在一张脸谱设计之中:以程式化的图案、色彩来表现角色的内在本质,又表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是中国戏曲脸谱在艺术上的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脸谱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

③索绪尔的观点被后人不断发展,较有影响的是法国罗兰•巴特尔的解释:“能指是表达面,所指是内容面,二者构成意指关系,与客观事物一起构成一个语义三角 。”

④符号代表它本身以外的事物。可见符号有两项要素:表示者与被表示者。脸谱符号是人工符号,是人为的集体约定俗成的。所以只有懂得其中的关系,才能了解脸谱符号的意义。

(一)色彩意义

中国的戏剧博大精深,剧种繁多。当然每个剧种的人物脸谱谱式亦不尽相同,同样一个程咬金有不同的扮相,则是很正常的事了。但有些规矩是无法改变的,就像那首颇为流行的“说唱脸谱”歌词: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上面的歌词说的就是脸谱的色彩意义。脸谱的色彩是经过历代人文的传承,存留在人们心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蓝色――象征人物刚强又有心计,如多尔墩、朱温;

红色――象征人物忠义、勇敢,如关羽、黄盖;

黄色――象征人物勇猛凶暴,如典韦、宇文成;

黑色――象征人物刚正豪爽,如张飞,包拯;

白色――象征奸诈,如曹操;

金色――一般象征神,如如来佛,迦蓝神。

从符号学的角度,戏曲脸谱的色彩符号不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产物,同时其能指和所指间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固有意义

各种眉眼鼻窝,不少都有固定意义,如螳螂眉表示人物好斗,三角眼窝表示人物阴险,花眉、花鼻窝表示人物豪放等等。

各种谱式也都有各自的使用对象,尤为凸显的以下几种:

水白脸――适用于上层统治阶级,而且多为坏人;

六分脸――适合用于正直果敢的老将

碎脸――适合用于性格暴烈的武将和绿林好汉。

还有前面提到的“三块瓦”和“十字门”脸一般用以武将;还有些专谱,仅用于某一角色的脸谱,如包拯、关羽、项羽。这在戏剧界称为“无双脸”。

三、脸谱的民族文化

(一)脸谱与民俗文化

戏曲脸谱与乡风民俗是分不开的。“民俗”一词,是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在1846年提出来的。什么是民俗?我国民俗研究专家钟敬文认为:“民俗现象是指广大民间群众的那种集体所传承和拥有的文化现象。”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幼辈要尊敬长辈,谓之“孝”。

古时流行一种有文有图的《二十四孝图》,鲁迅称之为“孝戏教科书”。有孝子戏,自然有孝子脸谱。

忌讳,各个国家都有忌讳,种类繁多。特别是中国古人颇多。而这许多忌讳中,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死亡忌讳了。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死是最大的凶祸。因而在言谈、文字中都避开。古时候皇帝死了叫崩;大夫死了叫卒等等。现如今人们死了也用“走了”等词代替。古人对死的这种忌讳,也一定程度的反应在戏曲脸谱上。有不少戏曲脸谱都用“寿”(篆体)做装饰(图1)。如项羽战败自刎,京剧脸谱以寿字做眉;山东梆子脸谱则用四个大小各异的寿字做装饰。

图1用“寿”(篆体)做装饰

(二)脸谱与民间艺术

我国民间艺术及为丰富:寺庙彩塑、年画、剪纸窗花、木偶皮影、蜡染等等。戏曲本就植根于民间,本质上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因此民间艺术影响着戏曲脸谱。

彩塑是很有影响力的。我国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各地寺庙宫观中的各种彩塑形象,绝对是戏曲脸谱装扮的重要参照。如很多神、鬼脸谱,自然不必细说;就是一些和尚脸谱与罗汉彩塑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中国一提到民间艺术就可以想到剪纸。平民百姓在过年期间,将他们贴在玻璃窗上,渲染节日气氛。据了解,脸谱就曾局部用过剪纸。如福建梨戏《江中立》中的周君,传说是青蛙转世,演员就以绿纸剪成青蛙贴在鼻梁上。所以我们不能排除戏曲借鉴剪纸的可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脸谱与国际化

脸谱也作为一种潮流与时尚接轨。

New Balance 576京剧脸谱系列灵感来源于中国国粹――京剧。将配合表演的脸谱作为设计的主轴,运用脸谱的不同涵义来表现576系列。把古老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文化融入运动鞋的设计中(图2),运用有活力的当代平面设计,融会中西文化、时尚运动,完美地呈现出中国脸谱文化的精髓,并用其自身的独特设计重新诠释了这个概念。

图2脸谱文化融入运动鞋的设计中

图3BMW“脸谱”系列广告

例如BMW“脸谱”系列广告(图3),它具有非常中国化的元素,但是具有国际性。因为这个广告不仅仅是照搬中国元素,而是进行国际化文化的融合。BMW中国市场部总监朱力威表示:我们设计部门曾经挑了关羽、张飞、曹操的京剧脸谱给宝马的全球设计师看,问他们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他们说关羽是坏蛋,曹操是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白色在欧洲代表的是美好的东西,而红色是最糟糕的,是冲动、凶恶,例如警示灯、股票下跌都是红色。最终BMW做出了一个国际化脸谱。国际化脸谱是什么概念?就是结合宝马新车蓝白相间、红色尾灯的特征,做出白、黑、蓝、红间隔的广告“脸谱”设计。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推崇,发挥其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戏曲脸谱是中国前辈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我们迷上脸谱,未必是件丢脸的怀旧情绪,也可以是一件潮流的行为。就像我们现在追捧BAPE,其实它也不过是一介猿人脸谱而已,但它所构成的潮流符号,却成为我们心中的图腾。我们要将脸谱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从小舞台走向国际化大舞台。

① 《戏剧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② 《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陕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出版。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第102页。

④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第134、169页。

⑤ 《民俗学与古典文学》,上海文艺出版。

参考文献:

黄殿祺中国戏曲脸谱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6

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北京:三联书店,2005.

赵梦林、阎继青京剧脸谱(修订本)北京:朝华出版社,1994.

盛华中国京剧脸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程宇宁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湖南社会科学,2004,(0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原始彩陶纹饰的符号学解读 下一篇:装饰画的现代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