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肺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

时间:2022-10-23 09:16:31

近年来,靶向疗法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三大传统肺癌疗法之后的第四大肺癌疗法。此疗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能够精确地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而且不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较大的影响。打个比方说,使用传统化疗药物治疗肺癌就像用大炮轰炸敌军,虽然威力巨大,但打击的准确度不够,有时不仅不能完全地消灭敌人,还可能误伤已军。而分子靶向疗法就像装有精确制导装置的导弹,它能较准确地命中敌军,而不会对已军造成威胁。因此,靶向疗法非常适合转移性、复发性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高龄肺癌患者、体质较差、不适合进行化疗及不愿意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使用。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易瑞沙和特罗凯。易瑞沙和特罗凯均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是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物质在多种肿瘤细胞的形成及生长过程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易瑞沙和特罗凯可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来控制肿瘤生长。易瑞沙的用法是:每次服1片(250毫克),每日服1次,在空腹时或进食时服用。特罗凯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新型的口服靶向药物,也是唯一能够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的药物。此药的用法是:每次服1片(150毫克),每日服1次,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一般来说,肺癌患者应坚持服用易瑞沙或特罗凯进行治疗,直到病情进一步发展,超出了适应症的范围或出现了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为止。

靶向疗法的推出,使肺癌患者“带瘤生存”成为可能。但是,此病患者在长期使用靶向疗法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下面就介绍一下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时最易出现的两种不良反应及应对办法:

皮疹

肺癌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7~10天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其表现是:患者的口唇、面颊、后背及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甚至出现发炎、化脓及难以忍耐的瘙痒症状。这种皮疹可能会自行消失、反复发作或在进行对症治疗后不再出现。一般来说,进行靶向治疗的肺癌患者若出现了轻度的皮疹,可在患处涂一些皮质激素类软膏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出现了中重度的皮疹,可在患处涂抹氯霉素、洁霉素、百多邦进行治疗;如果未能见效,也可加用润肤剂、乳酸或抗组胺药进行治疗。在出现皮疹期间,患者应避免受到阳光的曝晒,在洗澡时应使用一些对皮肤刺激性小的肥皂或沐浴液。事实上,肺癌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后出现皮疹,往往预示着其病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临床实践证实,出现皮疹的此类患者,其生存期要明显长于未出现皮疹的患者。

腹泻

肺癌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后,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一般仅会出现较轻的腹泻);若出现较轻的腹泻则不需治疗,若腹泻较重,可使用止泻药(如易蒙停等)进行对症治疗;若使用易蒙停治疗无效,则应暂时减少服用靶向药物的剂量。患者若确实无法忍受因服用靶向药物而导致的腹泻、脱水或皮肤不良反应,可停药14天再继续服药。这样可明显减轻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肺癌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认真指导下使用靶向药物。有报道说,有极少数的此类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了严重的间质性肺病。在发生这种不良反应时,肺癌患者必须请专业医师进行紧急救治,否则易导致死亡。

上一篇: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佳品――银杏果 下一篇:日本人崇尚的防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