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

时间:2022-10-23 08:32:27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过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提法源自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个理论的概念,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苏联学者提出。在当时提出这样的概念,是因为苏联想改变依靠大量的投入来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面。在当时的提法叫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概念被传到中国以后,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思考和讨论。但把经济增长方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个层面则是在九五规划当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2年远景目标纲要》当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十多年来,在经济体制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和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实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在这期间,在党的高层会议和领导人的讲话当中也数次把这一问题提到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这样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首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示了中央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逐步升级,演化为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随后,在春节刚过就举办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上,又发表讲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开篇谋局就讲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我们看到,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变得迫切而严厉。这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发生,使我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

第一,经济全球化可能会进入一轮低潮阶段。经济危机前,全球都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市场得到整合。尤其表现在新兴经济体的加入:中国低成本的制造业劳动力、印度低成本的服务业劳动力、俄罗斯低成本的油气资源、巴西低成本的农矿产品,在全球化当中,都被整合到全球的生产体系当中去了!这种整合,降低了全球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使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处在良性运行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在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5.2%。而经济危机发生后,全球的各个经济体经济发展都受到严重的影响。2009年更是创造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先例。这在二战之后,在全球经济发展当中还是首次。2010年下半年,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逐步发酵,把全球经济又拖入到漩涡之中。各个国家经济复苏的步伐变得缓慢而艰难。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各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在国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一直以自由市场经济标榜自己的美国,也在总统的国情咨文当中号召国民买国货!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形势下,我国所面临的出口环境会更加艰难。

第二,世界经济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危机发生后,为了挽救经济,各国无一例外的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以维持运行。然而各国经济的表现并不令人乐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更需要一定的时日!而且,按照马克思的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周期要有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在经济复苏前,是有使经济复苏的动力出现的:知识经济、IT产业、金融产业都曾经担此重任!而今,新的动力源在哪里?

第三,全球环境治理问题凸显。工业化的过程,虽然有科学技术的因素在其中,但从其本身来说,都是能源、资源大量消耗的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时期,消耗了全球的低价格能源,使本国经济使用低价格完成了工业化过程。现在,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显现,全球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瓶颈问题。针对日益频繁的极端性气候问题,联合国的专门组织对污染问题做出新的要求:三可:可统计、可报告、可核查。就是你单位GDP的排放强度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单位GDP排放强度已经不是你国家发展的内部问题,是你要在全球的成员当中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了!

正是这些外部环境的变换,使得我国原来的发展战略和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原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执行的出口导向战略由于经济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第一,在发展动力上,要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内需与外需失衡、消费与出口失衡的问题。从2000—2008年,我国投资增长17.9%,净出口增长34.7%,投资比消费增速快7.2个百分点,而出口更是比消费快出24个百分点。2009年投资对经济是拉动作用更是高达47.7%,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消费的作用却在持续下降。这种忽视消费,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终将难以为继。直到2010年,消费对GDP拉动达到5.6个百分点,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投资的贡献率。2011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消费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连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们也远未达到。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四国”中,我们这样的消费率也是最低的,最高的国家为巴西,消费率为83.6%。除了中国之外,排在最后的是印度,但消费率也达到了69.6%。我们是刚刚超过50%,就是和印度相比较,我们还相差近20个百分点。而这二十个百分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该是怎么的效果。为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以消费为主力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在产业结构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目前,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基本上是以工业为支撑的“二三一”模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到了2011年年初,我们明确提出2011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年。可公布的数据却不容乐观,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占比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占比为43.1%。从两年的数字比较,第二产业增加值没有变化,一直高达46.8的百分点,而变化的仅仅是第一产业减少了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0.1个百分点。而中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50%,高收入国家更是超过了70%的水平。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

第三,在经济增长源泉方面,要大力推动依靠技术创新驱动。

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改革。无论哪个产业的发展,都要求有技术的创新。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不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它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比如研发投入水平太低、比如国家对科研政策激励不足。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还有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有我国对公共教育的投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都不足3%,而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看,这个比重早已达到了4.5%。发达国家一般都超过了5%。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国政府提出要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到4%。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各种教育,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依托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创新激励、人才开发、文化培育、服务体系建设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管理领域的创新。以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第四,在资源环境方面,要大力推动经济向低碳、绿色、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据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其中,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一方面我国资源紧张同时我国也面临能源的消费量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局面。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9年,我国GDP仅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占15.2%和21.7%;日本GDP占世界的8.7%,比中国多了0.1%,但煤炭和石油消费量的消耗只占世界的3.3%和5.1%。看看这样的数据,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差距该有多大!伴随着高消费的同时,必然出现高污染的状况。较多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的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因为高污染而引发的极端天气灾害、空气污染、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升至世界第二。但我们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的大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的跃升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没有改变我们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想真正的成为经济的强国,我们还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并且,这段路艰辛而曲折。而要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是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作者简介:赵敏(1972-),女,本科,高级讲师,就职于铁岭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研究方向:经济理论。

上一篇:货币资金管理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筑牢农村反假币阵地净化人民币流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