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输液速度对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7-09 10:09:49

加快输液速度对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加快输液速度后对同一静脉通路内微量泵泵入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微量泵泵入的血管活性药物与静滴药物同一静脉通路输入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加快输液速度,对照组不加快输液速度,观察记录改变输液速度前5 min患者心率、血压的数值及加快输液速度后5 min患者心率、血压的数值。结果 加快输液速度与患者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有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应单独通路输注,如和静滴药物同一通路同时输入时,应保证静滴药物匀速输注,同时关注共同通路的容积,以保证危重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输液速度;微量泵;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比较常用[1],危重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2],常用的缩血管药物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为达到最佳药物效果,这些药物需要微量泵泵入[3],速度1~20 ug/Kg/min。临床上一般和患者的静滴药物利用三通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或留置针同时输入。从而形成血管活性药物与患者静滴药物的共同通路,即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的管腔。我们通过观察加快患者静滴药物的输液速度前后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了解改变静滴药物输液速度对微量泵泵入药物效果的影响,维持危重患者的心率、血压稳定,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ICU应用缩血管药物的患者共53例,观察研究83例次。其中应用多巴胺44例,去甲肾上腺素9例,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29~91岁,平均75岁。中心静脉置管31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13例,颈静脉置管15例,股静脉置管3例,余22例均为外周静脉留置针。

1.2方法

1.2.1研究人员的选择 对入组的患者由ICU专科护士负责液体的管理,专科护士均取得山东省ICU资格证书,具有密切观察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的能力。

1.2.2患者的选择 微量泵泵入的血管活性药物与静滴药物同一静脉通路输入,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留置针(威高Y型针)或中心静脉置管(剑牌)。

1.2.3测量方法

1.2.3.1制定表格,记录改变输液速度前5min患者心率、血压的数值及加快输液速度后5 min患者心率、血压的数值。以改变输液速度前5 min患者的心率、血压数值为基础,心率加快>15次/min,S>20 mmHg为改变标准,心率加快

1.2.3.2随机将53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加快输液速度,对照组不加快输液速度,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

1.2.3.3计算出加快输液速度前53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8次/min,平均血压为102/75 mmhg,基础输液滴数为70滴/min。分别增加液体滴数10滴、20滴、30滴后患者的平均心率和血压,见表3。

2结果

2.1加快输液速度与患者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有关,见表1。

2.2增加液体滴数与患者的心率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即增加的液体滴数越多,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变越大,见表2。

2.3加快输液速度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与静脉置管方式无关,见表3。

3讨论

3.1危重患者均采用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如留置针、CVC等。血管活性药物和静滴药物利用三通通过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置管同时输入,从而形成血管活性药物与患者静滴药物的共同通路,即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置管的管腔。增加静滴药物的输注速度后,加快了共同通路内混合溶液(血管活性药物和静滴药物的混合溶液)进入人体的速度,且增加的滴速越多,短时间内混合溶液进入体内的量越多,从而引起患者心率、血压的升高。

3.2 Y型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容积均为 0.7 mL。因两种静脉通路容积一致,加快输液速度后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药量相等,所以加快输液速度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与静脉置管方式无相关性性。

4结论

危重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目的是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但频繁的调整输液速度,会引起患者心率血压的改变。所以,血管活性药物应单独通路输注,如和静滴药物同时输入时,应保证静滴药物匀速输注,同时关注共同通路的容积,以保证危重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漏建美.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

[2]牛凤琳,汪小华,胡雁秋,等.改变对心脏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血压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

[3]冯小梅,刘小春,刘妙.外用紫金锭联合醋外敷对血管活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02).编辑/张燕

上一篇:我院~4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下一篇:舌侧正畸在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中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