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23 07:57:43

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江苏睢宁221233).

摘要: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中,为了既定的目标,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而获得独特的、新颖的、有意义的处理方法和结果的能力.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有的放矢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前提

数学组可以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为立足点,以培养科研态度和提升科研能力为基本点,推动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教学,尤其强调学习和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让老师们走进新教育,体验教育的时代性,理解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重塑21世纪的教师观、教学观、人才观、学生观,促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方向发展,推动自己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②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例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③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④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数学是一部传奇史,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充满诱人的思维创造活动。”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这种特色并激起他们的创新欲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逐步的培养,教学中学生每一个别出心裁的观察、发现,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推理、证明都是创新,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是别人发现过的,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现实的学生来说是否新颖和有创新,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高峰体验的过程。如果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高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是通过教师引导后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便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教师要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使之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改善、创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新观念、新方法,观察事物时有新视角、新发现。

4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高中学生常常会对某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由此可见,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启发诱导、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例如,求函数f(x)=sinθ-cosθ-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①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② 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③ 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几何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三角函数、分式函数、解析几何等众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式,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它超越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严格的课堂教学的局限,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增设了研究性课题,这就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开展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唯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 李再湘.例说思维中的“常规”与“创新”[J].数学教学,2003,(10):26―27.

[2] 张晓芒.创新思维的逻辑学基础[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88―96.

[3] 季素月.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数学学习环境的重建[J].数学教育学报,2001,(11):21―24.

作者简介:王刚(1971―),男,江苏睢宁人,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教学。

上一篇:实现数学课堂评价调控性与激励性的统一 下一篇: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