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播“情”种

时间:2022-10-23 07:17: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说“屏”》是其中一篇小品文。本文其卓绝之处在于其字里行间荡漾着真挚的感情。作者不是生硬地向我们介绍一种物件,而是深情地向我们讲述祖先曾经拥有过的一种文化休憩的方式,一种集功能与美感于一体的绝活,一种构思精巧品种繁多、无论皇家宫廷还是民间馆舍都不难寻觅的国粹。稍加体味即可感受到文中充溢着自豪感、怀旧感与失落感、责任感。读完全文,我们心底油然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设计理念:

通过对文本价值的挖掘,在教学本文时,我确立了“扣住作者情感经历,在了解‘屏’的知识的基础上,欣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受到‘热爱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一个教学目标。我抓住“屏”的特点一个“巧”字,扣住作者的情感变化经历,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巧妙地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中华国粹”的种子。

教学流程:

一、 诵古诗观图片,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秋夕》,生齐读。

师借《秋夕》提问,生回答,引出“屏”。

师出示“屏”的图片,生欣赏,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知课文内容,明“屏风”知识

1.师出示问题:回顾课文,快速浏览,说说通过作者的介绍,你了解了“屏风”的哪些知识?

2.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浏览课文,交流,师适当点评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关键是一个“巧”字。

三、品作者情感,赏“屏风”魅力

1.师出示问题:作者对“屏风”的情感是怎样的?重点朗读第1、4、5自然段,抓住文中关键字词句段,请试着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等句(词语、段落)中,读出作者对“屏风”的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交流。

3.师引导学生重点读第1、4段、抓住“很有诗意、微妙……”等词句,体会作者的喜爱、自豪、向往等情感,体会“屏风”作为国粹的魅力与价值;抓住“近来……勾不起我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惋惜之情。

四、析作者心声,受情感熏陶

1.师出示三则“关于作者”的链接材料,学生阅读,思考: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怎样的情感?

2.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之情,拯救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与行动。

3.学生重点朗读第4、5两段,小组讨论:“屏”在现代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4.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希望现代人弘扬传统文化,并能推陈出新。

五、观传统器物,寻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学生交流。(如扇子、陶瓷等)

六、颂中华文化,促情感升华

1.教师出示:美哉!富有诗意的中国传统器物!智哉!令人叹服的祖先智慧!壮哉!我中华儿女,定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生齐声诵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达成“巧”播“情”种的目的,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尝试:

一、巧借“屏风”知识,为体味情感蓄势

学习说明文,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是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概括,明确作者介绍了“屏”两个方面的知识:功能、美感。“要做到‘功能’与‘美感’相结合关键在一个‘巧’字,这是‘屏’最大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朗读这个关键句子,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自豪之情已经悄悄渗进学生心田,为体味作者情感蓄势。

二、巧品作者情感,在赏“屏”魅力中动情

在了解“屏风”知识、学生对“屏风”初生自豪之情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重点朗读第1、4、5等段落,抓住“很有诗意、微妙、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等词句,体会作者的喜爱、自豪、向往等情感,体会“屏风”作为国粹的魅力与价值;抓住“近来……勾不起我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跟随作者对屏的认识逐渐加深,感情逐渐加深。

三、巧借链接Y料,激发“传统文化”情结

利用三则与作者有关的链接材料,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句,通过学生读、交流,让学生明确,作者陈从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弘扬,再次引导学生读第4、5自然段,结合作者经历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热爱、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感。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初级中学(443623)

上一篇:“10的认识”教学设计 下一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