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

时间:2022-10-23 06:46:27

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

摘 要:传统技术时代,人类受机械的简单性思维方法的影响,只顾向大自然索取,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必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在探求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将环境以生态因素纳入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复杂巨系统中,注重资源的养护与再生,探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实现人一社会一自然之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复杂性;系统;技术;绿色技术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远比我们所认识的复杂。世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复杂。世界范围的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和高涨,很快就会有相应的哲学研究出现。要形成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类需要超越现代技术,用复杂性思维方法审视技术,寻求一种新的技术观,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复杂性绿色技术观。

1 简单性思维下的传统技术

传统技术以经济目标为唯一目标,凡有利于实现此目标之规律,则可以运用;凡和此目标关系不大或暂时关系不大的规律,则弃之一边,视而不见;这就是传统技术只顾向大自然索取,急功近利,目光短视而不顾生态平衡规律的原因。

传统技术的原理及模式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忽视了生态学这一基础。这是传统技术在科学基础上的潜在的致命缺陷。

传统技术的建造机理是通过分裂、分化、分解、分割的方式将复杂的自然事物变为单纯物,然后又将这些单纯物重组为符合人的需要的复合物。这是机器文明的设计思想。这种技术方式只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违反了自然过程的流动性、循环性、分散性、网络性,割裂了技术活动与自然生命的统一,干扰了自然过程的多种节律,破坏了生物圈整体的有机联系。

传统技术的组织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传统物质生产的目标是单个过程的最优化以及更快更好地取得经济效益,而线性的、非循环的工艺是最简单、最节约的,因而在生产工艺上形成“原料一产品一废料”的单一运行模式,缺乏逆向的恢复过程,在超量消耗有限资源的同时,向外界环境排泄大量废物,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传统技术实际上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而换取高流通、高经济效益的。

正是由于其微观的、分析的、线性因果链的简单性思维方式和单目标的决策方法,人们在目标上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利用先进的工具、技术不顾一切地掠夺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并把废弃物抛弃在周围环境之中,盲目开发、无节制利用,而不考虑环境效益,极端地追求单位时间的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率,没有把环境、生态因素纳入生产活动中,其结果是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必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带来了严重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性问题,使人类直接陷入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也有人把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传统技术称之为“黑色技术”。“黑色技术”造成生态危机、威胁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和行为在全世界范围大肆存在。

“黑色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它也会通过一系列中介,广泛的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工业时代”人们的浮躁心态和人性的堕落,对生命的困惑、迷惘和失落,究其核心深层次的原因,和“传统技术”的消极面无不相关。

大自然和社会的报复行动已给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终于认识到应该对自身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发展自身权利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大自然的基本“权利”,这是复杂性的关系。于是,国际上的各种环保组织、“绿色”组织应运而生,“生态主义”、“整体主义”等学说不断涌现。时代的发展呼唤着绿色技术时代的到来。

2 绿色技术系统的复杂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一个个复杂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最基本特点是,系统的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各因素彼此交织在一起,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换句话说,复杂系统中的每个因素对其它因素的变化都是敏感的,会随时根据这些变化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特性。

由近代科学对简单性的追求到现代科学对复杂性的探索,反映了人类思维运动的内在要求,而归根到底是由世界本身的复杂决定的。世界是复杂的,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它就是复杂的。生态科学是现代科学对世界复杂性进行探索的重要前沿,它旨在揭示生态系统作为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发展进化的特点,而过去,这些特点要么被经典科学忽视,要么被它强行纳入机械论的轨道进行考察。我们在此说的生态科学是一个学科群,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之中的所有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立体的生态网络,每一物种都是网络中的有机环节,并且环环相扣、彼此关联。人类作为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包含在整个世界进化过程之中,它的生存与发展也要依赖于对自然有机整体的维护,依赖于同自然保持一种和睦相处的关系。不能把人和自然分割开来,没有分割开来的、纯粹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而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因为,现实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和自然界简单的相加.而它们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自然界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特定空间内通过协同作用而形成的耗散结构,即所谓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是各种生态因素,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

技术是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中介。技术与生态的相互作用构成更为复杂的系统。技术与生态并不是两个相对独立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技术存在的本身也有一个生态问题,从技术环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技术组合与环境的作用关系是不相同的,它包括技术与环境之间的促进、抑制、适应、改造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技术组合问题,会引起不同的环境效益。现代技术与生态的复杂性关系,形成一种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新型的现代技术生态系统,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一绿色技术系统。

绿色技术系统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新型的复杂技术系统,表明绿色技术不是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技术,不仅包括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也包括生态破坏和污水、废气、固体废物防治技术,以及污染治理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高新技术。有关保护环境、改造生态的知识、能力或物质手段等只是绿色技术系统组成要素,只有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才构成现实的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复杂系统的广度上,技术改进往往会引发多种效应,如环境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产生的综合影响是复杂的。如电动汽车采用蓄电池代替汽油或柴油作为动力源,行驶中不排放NO2、CO等有害尾气,从这个方面来说是一项绿色技术。但是把评价的

范围扩大一些,发现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要耗用石油或煤炭等初级能源,生产过程排放出大量废水、废气,显然存在污染转移的问题,把发生在行驶过程中的污染集中到了生产过程中;此外还存在废旧蓄电池的处置问题。国外学者还研究发现,电动汽车启动性能弱于汽油车,容易造成交通路口堵塞。②复杂系统的深度上,技术改进与环境效应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表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含磷洗衣粉的问题。1964年,美国和加拿大对五大湖区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与含磷洗衣粉的关系进行了联合调查。湖区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一磷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自含磷洗衣粉。两国于1972年签订了将该湖区市售洗衣粉的含磷量限制在0.5%1:2下的条约。实践证明,“禁磷”以后,相关水域的磷浓度显著降低并保持在稳定水平。在一些湖泊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藻类构成发生了有利于水质改善的变化。然而,随着对富营养化的研究深入,人们对“禁磷”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绿色和平运动委员会主席琼斯用生命周期法评估认为,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大体相当,甚至后者大于前者。荷兰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部主任肖顿博士通过实验证实:在良性生态结构水域中加入无磷洗衣粉后,水体中藻类的生长较加入含磷洗衣粉更加旺盛,表明含磷洗衣粉对浮游物捕食藻类能力的抑制作用较无磷洗衣粉小,“禁磷”并不能起到防治富营养化的作用。

3 复杂性思维下的绿色技术

在复杂性世界里,我们的思维方式应该有大的改变:我们不再能够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再能够搞单项突破,因为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相互关联,都会受到其它事情的牵制引出多重结果;我们也不能再从孤立的因果关系出发考虑问题,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是难以预料,都会对周围的事物造成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近期的和长远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复杂性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直观感受是一致的,它提醒我们应当辩证地面对一切事物。

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观要求用复杂性思维方法研究技术,在探求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注重资源的养护与再生,将环境以生态因素纳入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复杂巨系统中,注重研究各种清洁生产、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科学原理,并力图探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强调防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自然界的各部分紧密联系,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复杂性网络关系。如果不加控制,点污染会发展为面污染,局部的生态恶化会逐渐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绿色技术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总是在具体的区域进行。那些应用绿色技术的区域,环境问题就得到解决。具体区域环境问题解决了,就是对相互关联的毗邻区域的“生态支持”,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如果现在所有区域都开发、应用绿色技术,那么,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环境问题就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富饶的地表自然。显然,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绿色技术负载生态价值。

人是自然界物质运动演化发展的最高产物,积淀着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微生物到高等生物的全部历史,人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以绿色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劳动作为人类与自然界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中介,可以有效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生态系统内部物质、能量、信息循环的复杂链条中,各个环节都会尽可能少地避免“漏损”一即物质、能量、信息“漏出”循环过程的现象。举个例子说,利用绿色技术制作的食品包装盒,由于可以有效的降解,所以能够继续参与循环过程,回归土壤,回归大自然。这样,生态系统就成了一个平稳运转、良性循环的大机器,始终保持着健康的肌体。

绿色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生态转换,增加技术的生态关联,技术的生态功能才是可能的,持续技术才是可能的,持续技术也就是一种全面生态化了的技术结构。它不仅不能因为自身的存在而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还能克服自身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化害为利,实现与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协调发展。正是由于具有了这一特性,可以说绿色技术就代表了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成为今后人们所追求的新型的技术。

当然,天人矛盾运动是极为复杂的,“无目的演化的自然界客观上合人目的与不合人目的的可能性是逻辑并存的,自然界的报复本性规定于自身演化的非线性机制”。人类并不因为实现了绿色技术,就当然地解决了天人矛盾,而只有在绿色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在“与报复人的自然界的‘无限磨合’中,走向与报复人的自然界的共生共荣。”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一系列中介而形成的复杂机制,绿色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也是动态发展、相互促进的。

总之,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观是将技术融入到生态系统中加以衡量考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处在一个更高层次,真正地链结了人、社会、自然三者,最终保证三者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创新贷款证券化: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的新... 下一篇:从贸易摩擦看贸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