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批评意见是否应当公开?

时间:2022-10-23 06:22:13

代表的批评意见是否应当公开?

不久前,北京市就市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法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代表的批评意见是否要保密发生争论。有人认为代表作为人民代言人,公开批评意见才能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人自省,也才能保障选民知情权。但也有人认为,代表的批评建议,直接影响到被批评者的既得利益,从保护代表合法权益角度考虑,有保密的必要。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杨忠剑

批评意见公开是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

笔者以为,作为人民代言人,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理当公开。

首先,公开代表批评意见是保证代表履行法定职责的基本前提。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作为人民代言人,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与其说是一种权利,倒不如说是一种职责、义务,既然作为代表,就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甚至包括在提出批评、建议或议案时得罪某部分人。只有如此,选民才知道谁是合格的代表,谁在逃避职责,才能进行必要的监督。

其次,公开代表批评意见是保障选民知情权的客观需要。代表批评意见是否公开,不仅关系代表自身权益,更多地涉及到选民和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知情权是监督权的前提性权利。如果过多强调保密工作,或多或少会与知情权、监督权的要求产生冲突。当然,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公开也非绝对,公开后确实可能危及到代表人身安全的,经代表要求,可以对其姓名予以保密,但内容的公开应不受限制。

再次,公开代表批评意见更是弘扬社会正气的必然要求。代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代表依法执行职务进行打击报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法律对代表的人身安全已经给予了充分的保护。作为公民中的优秀群体,人大代表应该具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一身正气、仗义执言,人大代表更应成为人民群众的楷模。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人大常委会 刘家华

人大代表应当带头树立社会正气

对于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人大代表要求为本人和当事人保密,或者所涉及的处理对象有可能对代表和当事人的安全构成威胁,承办单位应当保密,这样的规定是有可能有效保护人大代表的人身安全。但是,人大代表应当带头树立社会正气,理直气壮地依法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我国有关法律赋予了对人大代表的特别保护,规定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人大常委会的许可,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阻碍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理或追究刑事责任;对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人大代表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报复陷害罪的刑事责任。国家法律对人大代表的各种特殊保护,其目的就是要人大代表尽职尽责。

人大代表依法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一种具体形式,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因此,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言人,公开批评意见才能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自省,也才能保障选民知情权。从保护人大代表合法权益角度考虑,不应该是保密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而应该是如何尽快地落实批评意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有效保护人大代表的人身安全。同时,对打击报复人大代表的人依法给予法律追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

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吴慧春

公开代表批评意见是对代表和政府部门的双向监督

我们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在前几年公布代表批评意见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嘉善报、嘉善人大信息网、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代表批评意见和承办部门,并把办理结果在县人大信息网上公布。实行这一举措后,代表批评意见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政府和部门对办理工作更加重视和加强,办结率和满意率越来越高。

首先,这一做法使人大代表受到全体选民乃至全社会的监督。人大代表作为所在选区的全体选民依法选举出来的民意代表人,作为选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是否真正履行了职责、发挥了作用,到底有没有提出反映人民心声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选民对此应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代表的批评、意见公开后,不但增加了代表所做工作的透明度,落实了选民的知情权,而且使代表的工作置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激发其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其次,这一做法使政府和部门工作得到群众的有效监督。代表批评、意见一旦公开,哪些意见由什么部门承办,选民群众一目了然;办理结果如何,问题解决得怎样,群众会更加关注。这种透明办事的新举措,使政府和部门工作置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无形中给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带来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宁波市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高露露

建立保障代表批评意见适度公开的程序

选民与代表之间是一种互相对应的权利――责任关系,这种关系背后起作用的便是选民的利益需求。选民委托代表行使权力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因此,对直接影响其切身利益的批评意见应当知晓,即公民的知情权。同时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对代表人身安全的保护。

但实际操作远非如此简单。公开代表批评意见会触及以下几个问题:批评内容是否公正、客观,不乏有个别代表利用职务之便就个人私利提出批评意见;内容是否涉及国家机密;代表本人是否自愿公开批评意见,一旦公开有可能对其本职工作产生影响;公开代表批评意见是否有利于办理。诸如此类公开范围、程序、途径等没有立法保障,较难保证公开代表批评意见的效果。

笔者认为,公开代表批评意见要适度,同时保密代表批评意见应当遵循是否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原则。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保障代表批评意见适度公开的程序。首先要对保密代表批评意见的范围进行界定,科学区分国家秘密与非国家秘密,为不同种类的批评内容设定适当的公开范围。其次修订和完善相关保密法律,制定专门公开代表批评建议的法律,便于保障代表言论自由、人身安全以及办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经代表本人同意确定合法公开的途径。

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经忠伟

公开代表批评意见应慎行

公开代表建议、意见内容及办理结果,可以让选民了解代表履行职责的情况,调动选民参与监督的热情,促使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能督促政府部门端正态度,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然而公开代表的批评意见情况就会不同:首先是代表批评意见的来源是否准确无误,在公开之前谁来具体核实,是代表本人还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其次是提出批评意见的代表是否同意公开,代表也要顾及与“一府两院”及职能部门的关系,也会担心得罪人。如果不经代表同意就公开,今后谁还愿意再提批评意见,一旦由此对代表的本职工作产生影响又如何来处理。再次是受到批评的相关职能部门是否都具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也担心影响本部门的政绩和声誉,一旦产生对立情绪,反而使代表提出的问题难以落实。

鉴于公开代表批评意见有不少难题,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因此从有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代表的批评意见仍应内外有别,不宜大范围公开。

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冯国海

甄别情况不同对待

代表对“一府两院”提出批评意见不是值得官员们高兴的事,很可能击中某些部门或一些官员的软肋,是对他们心理耐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和考验――是勇于亮丑,公开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与提批评意见的代表“私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以为还是应该将这些批评意见公开,阳光操作,这对“一府两院”工作也能产生一种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寻找差距,改进不足。

但还有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是代表的批评意见,由于代表不知情,提得不是很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二是代表的批评意见带有某些片面性,是从代表自身角度或某一小团体的利益出发;三是代表的批评意见,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还可能涉及到更上一层关系,甚或涉及国家机密,等等,根本无法公开,解决起来难度也很大。这些类型的批评意见公开,很有可能对社会公众产生某种误导。因此,还是不要公布于众为好。

下期话题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还有的地方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类似评选“优秀法官”、“优秀检察官”的活动。

人大代表评判法官庭审情况是否可行?

欢迎来稿或发电子邮件(zjrdmag@zjrd.省略)参加讨论

上一篇: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工作启动(9则) 下一篇:常怀一颗为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