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产融结合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23 06:21:27

新常态下我国产融结合的若干思考

摘 要: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无论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的运行都会遇到新的制约和挑战。如何才能有效推动产融结合,助推经济稳定发展,是新常态下必须破解的难题。本文梳理了我国产融结合所面临的困难,从而提出新式产融结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新常态;产融结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未来不确定性都大为增强,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和企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过高、债务过高“三座大山”重压,使得我国产融结合之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都经历着比以往更为艰难的时期。产融结合的战略怎样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环境、当前条件下产融结合的可操作性如何等,继新疆德隆集团等知名企业推行产融结合失利之后,再一次成为困扰学界和业界的难题。

从产融结合发展的历程来看,发达国家都是为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而选择的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状况的模式:如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日本的主银行模式,都为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强大经济体。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产融结合,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由产而融”的发展模式。但是,整个宏观经济向新常态的转速换档期,仍对产融结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常态下产融结合所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折期: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长达近30年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无论学界还是业界都对7.5以上的增长速度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有望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中央的判断是这一形势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也就是说,我国将由旧的经济发展状态向新常态过渡。

此前我国的发展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成功的经验,如亚洲四小龙和日本是如何在薄弱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也可以吸取不少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从而避免如阿根廷等所经历的误区和歧途。尽管我国不会复制别国的发展路径,但是以前对经济发展有着相当确定的目标和方向。而今,我们处于新经济、新常态的转折路口,这是一个无人引领、而未来不确定性增强的时期,我们只能再一次“摸着石头过河”。

实体经济发展后继乏力,不单纯是宏观层面的产能过剩、产业资本流动性较差或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囿于生产力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甚至于部分企业成为只占有资源、劳动力却无法盈利的僵尸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产融结合是否能够顺利、有效进行,应当为产融结合创造怎样的产业和制度环境,就成为新一轮改革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产融结合的路径选择

产融结合,归根结底是要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发展来进行推进,实现产融平衡,从而真正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在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首先,立足于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增强产业资本的活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资本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后发争先的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优势地位,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尽管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在其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市场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由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才是合理的。

其次,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产融结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资本市场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为由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俗称二板)和全国性场外市场(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以及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将有利于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需求;有利于通过市场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市场,为探索新的产融结合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股票发行注册之呼之欲出,预示着监管内容与方式的变革与完善;而且注册制改革将大大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过高而制约发展的境况;同时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使得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产融结合成为可能。

最后,探索新的产融结合模式,实现经济波动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波动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常态,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产生或引发的深层次的体制或机制问题,也无法通过一蹴而就的改革或调整来解决。金融体系和服务模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变,探索能够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的新的产融结合模式势在必行。

金融体系要努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将广大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的融资需求作为关注的重点,充分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助推实体产业调整结构、促进资源依赖型产业的优化升级。

传统金融产业要借鉴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支付宝、余额宝、天使基金、PE创投等发展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更加市场化、更加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整合主体金融产业与新型金融产业的合力,提升金融体系服务质量,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尤其是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资本会流向金融体系,这要求金融资本运作不仅融通经济发展,还要维护社会稳定。

今后经济发展模式会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从出口、投资驱动转向内需驱动为主。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目标将从追求GDP转向追求GNP,从大力发展制造业转向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在这种前景下,要从国家金融战略的高度来理解产融结合在更广阔的领域的延伸和推广;企业层面更需要抓住资本市场活力勃发的时机,练好资本运营的内功,使得自身的发展与整个市场和产业相匹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融结合的本质与资本不断追求价值增殖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模式创新、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经济屹立于新经济发展的潮头。

参考文献:

[1]马国川.青木昌彦:中国经济“新阶段”[J].财经,2015(1).

[2]陈启清.正确理解和适应新常态[J].中国国情国力,2014(10).

[3]孟庆轩.从产融结合到产融双驱:企业的资本化扩张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2011(1).

[4]王少立.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变迁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27).

作者简介:臧玉荣(1971.1- ),博士,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工业园区废弃物价值流转模型构建研究 下一篇: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