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调控,确保户外活动的实施

时间:2022-10-23 05:28:18

安全调控,确保户外活动的实施

画面一:玲玲在山洞式滑梯出口处探头等待同伴从洞里滑出来,调皮的“嗖”地飞滑下来,玲玲躲闪不及,被撞倒,手臂着地,医院诊断肘部骨裂。

画面二:老师带孩子玩“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孩子们兴奋地终于等到老师揭晓答案――“狡猾的狐狸在这里”,他们立马回头四散奔跑,楠楠恰巧站在操场边舞蹈教室的一个圆柱子前,猛一回头,“砰”!楠楠一头撞在柱子上,血流不止。

画面三: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往教室门口涌,窄窄的楼梯顿时拥挤不堪,吓得老师连忙发出召回令,孩子们的沮丧可想而知。

户外活动,孩子喜欢。有初入园小班家长说:“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幼儿园有漂亮的滑滑梯’。”有孩子下午离园时评价:“今天没意思,因为没有出去玩。”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总是充满了诱惑和刺激,因为户外活动空间广阔,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快乐,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然而,在我们幼儿园的日常户外活动中,“每日”、“2个小时”,这两个关键词却时常难以显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安全的影响。幼儿园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导致教师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第二,孩子的差异。由于父母过强的保护意识等复杂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孩子运动能力相对普遍减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缺少锻炼、怕疼、胆小、懒惰等,制约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三,环境的制约。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不理想,面积小,与幼儿人数不配套,导致拥挤,设施简陋,安全系数不高。

第四,教师的观念。有的教师不爱动,部分教师略显娇气,习惯于室内活动,懒得带孩子出门。冬天怕冷怕吹,夏天怕热怕被太阳晒。跑来跑去,还要注意孩子的活动量,脱衣服、穿衣服,多麻烦啊!有的教师带孩子到户外后,意识里就是放了羊了,跟配班教师站在一边聊天,对孩子的活动情况不时刻关注,以至于难以及时发现危险苗头,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足以看出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放眼最广阔的自然,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转变教师观念,引领孩子走向户外

安全隐患导致教师大量缩减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或在户外活动时“束缚”幼儿的手脚,导致户外体育活动价值难以真正体现。要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量,教师的观念首先需要转变,要树立“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必要环节”的思想理念,带领孩子走向户外,引导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户外游戏和体育锻炼中得到成长和快乐。

户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小型体育游戏,比如传统民间游戏:丢手绢、贴烧饼、老狼老狼几点钟;也可以是分组活动,比如男女分组、轮换游戏;小型器械活动,比如自制体育器械:跳马、飞盘、纸球等等;大型区域活动,比如:玩沙、大型玩具、走迷宫;体育锻炼活动,比如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钻爬、跑跳、攀登等有针对性的锻炼活动。

很多幼儿园的“阳光艺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各班各具特色的“玩绳、玩橡皮筋、彩带、玩球、呼啦圈”等,这些艺体活动将体育锻炼与艺术活动有机结合,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熏陶与发展。

二、整合园所资源,有效利用园所场地

户外体育活动中,场地使用的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幼儿园将户外场地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固定使用,而各班所分到的户外场地不一样,有的场地不规则,且多障碍物,不适合进行跑步类练习;有的场地为硬质砖地,不适合做跳跃练习。有的幼儿园受条件制约,户外场地较小,常看见多个班同玩一处大型玩具,孩子们挤挤挨挨,到处充斥不安全的因素。

1.使用时间的整合。

各个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不一样,户外活动场地可能有制约因素,然而,如果我们合理使用、灵活调配,一样能将有限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比如,将户外各个场地的区域巧妙划分区域,与室内活动统一调配,将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活动时间错开来,做到“场地不空人”。

2.活动场地的整合。

如果硬件设施不理想的话,幼儿园大型玩具区可以和绿化有效结合,玩沙区可以利用园所相对独立靠边的空间,鹅卵石路可以环绕操场,体育游戏小器械可以各楼层分别存放,便于孩子就地取材。

活动场地可以有效利用孩子能理解的标志,让必要的规则意识逐渐渗透人心。幼儿园教师也要重视户外场地环境的安全,及时检查调整,确保合理性和安全。

三、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户外活动空间

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纳入幼儿园课程规划,让孩子走出幼儿园,与环境有效互动,将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正常开展,有计划地实施,让孩子在与社区资源的互动中,获得成长。比如参观社区医院、社区活动中心等,到社区老年寄养院做小小义工,到社区超市参观,或者是结合数学课程,到超市购物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引领孩子走向幼儿园大门以外,让孩子开阔眼界,获得经验储备,锻炼实践能力。

社区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打开思路、大胆创新,结合课程的需要,将社区资源为己用,做环境的主人,让户外活动更显魅力和精彩。

四、家园合力,提升孩子运动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六带一”的模式,再加上居民的高楼生活方式,致使我们的孩子体质体能、运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孩子间的交往能力等方面都不容乐观。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已经上幼儿园了,还不能自己独立走楼梯;或者在和同伴排队、游玩时,会不太能调节相互间的距离,导致不必要的碰撞;有的孩子不够勇敢,对于体育锻炼有排斥;还有现今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诸如此般,我们的家长更应重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我们的幼儿园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坚持开展户外活动,引导家长循序渐进地带孩子走向大自然,陪伴孩子玩户外游戏。家园有效合作,共同努力,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户外活动,重在安全,我们幼儿园教师,首要做的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户外活动,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孩子更投入地参与户外活动。重要的是,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兼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需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绳,循序渐进,做孩子发展的引路者和保护神,引领孩子全面发展。

上一篇: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角色设定与主题思想 下一篇:本土文化资源进入课程的适宜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