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滑梯”中的行为习惯养成

时间:2022-06-03 06:05:47

户外自由活动时,在滑梯的旁边,总是围着一大群幼儿,蹦来跳去,滑上滑下,玩得不亦乐乎。看着幼儿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们老师也兴致勃勃地陪伴着、观察着、欣赏着。看得多了,看得久了,发现看似简单的“滑滑梯”,却潜藏着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因为玩得人多,都聚在滑梯上面等着往下滑,等着等着就不耐烦了,开始推推搡搡,于是有的幼儿还没有思想准备就一不小心被推了下来,而前面的幼儿可能才刚刚滑下去,于是前面后面就挤到了一起,后面幼儿的脚可能就顶着前面幼儿的头滑下去了;有的幼儿不满足于常规的滑,却把头朝下腿朝上倒着滑,速度快一点,可就是头先触地了;有的幼儿尝试着从滑梯下面往上爬,要么是爬到中间支撑不住掉下来了,要么就是上面的幼儿滑下来的时候又把他挤下来了;更有甚者,是两个幼儿前后一起滑,上面的幼儿还抓住下面幼儿的帽绳或衣领,想到那个帽绳令幼儿窒息的报道,真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于是我们就在思考:看似幼儿的快乐玩耍,教师也着实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教师除了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在现场实时关注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户外自由活动中,由于幼儿活动的自由性和教师指导的潜在性,这就更依赖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了。那么,在户外自由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哪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如何养成呢?

首先是安全意识的形成。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所有幼儿都应该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一个教师面对30个左右的幼儿,完全指望教师的安全防范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户外这样的自由游戏时间,更需要幼儿自身具备安全的意识,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完全必要的。

安全教育的功夫在平时,要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反复强调,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管齐下,才能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幼儿的小脑瓜中。类似于滑滑梯这样的场景,我们注意及时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比如在活动的现场就可以提醒幼儿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还可趁热打铁,开展专门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总结归纳,使幼儿直观地感受户外活动中安全意识的重要。还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把相关内容迁移到区域活动中。总之,通过我们的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在自由滑滑梯之前我们问幼儿:要注意什么呀?幼儿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要注意安全!

其次是养成绝不拥挤的习惯。安全的意识当然不是仅仅存在脑子里,仅仅停留在嘴巴上的,一定是落实在幼儿的行为中的。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呢?一个秘诀就是教育幼儿绝不拥挤。拥挤是安全的天敌,很多的事故都是由于拥挤引发的。拥挤在一起就容易情绪激动,往往都是你推我搡,尤其是站在滑梯这样的高处,一不小心推下来,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绝不拥挤就意味着守秩序,人多的时候要排队,这是必须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也是小小公民的基本素养。这个习惯也是功夫在平时。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很多的时候都必须守秩序,绝不能拥挤。平时养成了这个习惯,在滑滑梯时也就不难遵守了。所以无论玩滑滑梯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教育幼儿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按顺序轮流滑上滑下,这样的话,推推搡搡,打打闹闹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最后就是一些具体的规则。滑滑梯是相当自由的活动,但也是有规则可循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向幼儿讲明:哪些做法是被允许,而哪些做法是被禁止的。幼儿可以按次序滑滑梯,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尽情地玩;在头上脚下正面下滑的情况下,幼儿可以喊叫,可以做兴奋的动作,安全着地后,可以尽情地表达兴奋之情。这些都是被允许的。不允许的行为包括:拥挤、倒着滑、逆爬……当然,还要养成幼儿及时询问的习惯,某个行为是否被允许,要征求老师的意见。有些行为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的,比如说要好的两个幼儿一起滑,得到允许后,他们也会获得别样的快乐。

通过一个学期围绕滑滑梯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和我们都得到了成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户外的自由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也是最容易兴奋的,作为教师,要给幼儿尽情玩乐的机会。在幼儿玩得尽兴、快乐成长的同时,必须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保驾护航。

上一篇:呼啦圈大变身 下一篇: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