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2-10-23 05:08:54

一个周末不见,公司楼下的吉野家门口多了一面国旗,那鲜红的颜色在旁边的和合谷及永和大王那光秃秃的门庭映衬之下,显出几分突兀—祝贺“国庆”也太早了点。

联想到最近中国各地持续多日的反日游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暴力的的行为和背后更多的暴力语言,你能体会到卖日式烧饭的吉野家紧张到什么程度,尽管在几年前遭遇类似的情况时,它就已经声明:自己是家中国公司。

但这一次的冲突比数年来任何一次都要激烈。规模不可谓不大,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发生了反日游行,一些游行人士攻击了日本使馆、日资企业及店铺,袭击了部分日籍人士,甚至连卖日系车的4S店和大街上停靠的日系车也不放过,广州还有一个网民在微博上煽动人们去破坏地铁设施,大概因为上面写着“日本信号”……

从这次大规模的抗议开始的时候,理性的声音就强调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重要性,接下来是有关抵制日货的争论,其实确切地说是抵制日本品牌。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想一下“全球化”的问题—这看起来有点不大合时宜,那就换一种说法,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市场”。

最基本的一个看法是,对于中国和日本这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来说,缺了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将导致全球市场的瓦解。而全球市场究其本质来说是供应、生产、销售等整个体系的全球化,我们所关注的日系品牌只是全球化市场的体系的一部分。你已经很难分得清一个比如来自美国加州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手机或者电脑产品之中的芯片、触摸屏、硬盘甚至一个有特色的螺栓它究竟是哪里生产的,更不要说知识产权究竟掌握在哪个公司手里,而你是不是已经为此付费—如果细究起来,这些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知识产权和我们特别在意的品牌一样,它都有可能是“日本制造”,但实际上更准确一点的说法可能是它们都是来自于一个叫“全球市场”的地方。

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这是近来被频频引用的一句话。对立的意见中,其中一方会拿来用作制裁他国的一个资本,大不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另一方会用来强调所谓“抵制日货”只是1930年代经济贫弱时候的一种抗争,如今国力强盛,已经不需要。但我想我们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正是借助于全球化和全球市场的形成,中国经济才有今天的成就。实际上,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及贸易早已不是零和关系。

有时,你甚至很难判断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真正属于哪一国,它在许多国家都进行生产及销售,设立分公司,并对当地GDP做出贡献—在对另一个与自身有密切关系的经济体进行制裁的同时,一定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伤害。而那些遭到了打砸烧抢的合资公司,虽然有外资股份,但其本质还是中国公司。

好吧,你还是可以认定一家公司来自于日本,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消息:佳能、松下和狮王在中国的工厂从9月17日起暂时停工;在北京,一些日资超市也暂停了营业;在上海,已有一些日企正在撤离全部在沪日本籍员工。

你能看到,那些为免于受到攻击而选择停工的日资公司,其所雇佣的大部分员工是中国人—当这个公司停业,他们就要在家中待命;当公司倒闭,他们也将失去工作,受到牵连的还有其背后的家庭。更不要提这些日资公司的一些利益相关方了,比如经销商、市场及广告服务公司、零配件生产方等,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中国公司。

上一篇:在缤纷的商业世界背后 下一篇:空间:十大基地承载发展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