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飞香待人觅,几多幽径可探寻

时间:2022-10-23 04:51:40

诗歌鉴赏对高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诗歌鉴赏的难度甚至不亚于文言文阅读。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够感觉到诗歌的优美,可是到了鉴赏的时候,又不知道改如何把它的优美表达出来,正像在一处幽静的涧边突然闻到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暗香,可是却不知道它是什么香,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我将带领从高考诗歌鉴赏的特点这条幽径出发,去寻找那花香馥郁的神秘园。

归纳2002年至2009年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诗歌鉴赏是从四个方面出发的:

首先,“炼字”。我们大家对贾岛“推敲”的典故都非常熟悉的,最终韩愈认为“敲”字更佳,于是流传下来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名句。这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的典型。一个“敲”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让人更加体会到夜色的深沉静谧。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用拟人手法把春的生机写得生动形象。诗人着意的字往往就是诗句的“诗眼”,它与事物的联系是作者用自己的情感和特定修辞手法加上的,并不是自然的语言习惯产生的,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它往往能让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更加丰富,让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让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真切。我们再看看“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08高考)中的“炼字”,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其次,“意象”。“意象”是包含了作者特定情感的物象。“意象”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有这一定的继承性。晋代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岁寒三友”之一,历寒而不凋,并且香气清冽而不浓郁,成为了陶渊明自比自己高洁品质的代表。“”的文学内涵还被千年后的李清照继承,她经常用自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次,“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两种。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用典、借代、对偶、设问、反问、比兴等。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种常见的抒情方式,指作者直接地、朴素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岳飞《满江红》通篇都是直接抒发自己的心中不平和自己的功业抱负,李白在《赠汪伦》里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

2.借景抒情。诗歌的语言大多含蓄蕴藉,作者通过一些景物来表达自己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是把作者的环境描写还原成情感,需要读者具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作者用严酷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自己仕途的坎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作者用凄冷的秋景展现了内心无尽的愁绪;“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生活得向往……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是分析意境的一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

3.虚实结合。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虚构出一种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环境。例如,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一里用“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来描绘巫峡萧森的自然景象, 巴蜀之国远离边塞,“塞上风云”是作者视野之外的。作者这样写表明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景是“虚”的而情感却是“实”的。柳永《雨霖铃》里描写与恋人分别后的情景“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景象是作者想象的,而用来表现自己与恋人分别后的愁苦之情确是“实”的。

4.远近结合。这是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常用的一种手法,包含“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两种。王禹称《村行》里面的名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里的“万壑”到“数峰”,作者的视角是由远及近的。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描写作者眼前所见所感。作者的视野由远方的群山到近处的楼头,是由远及近的手法。

5.动静结合。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例如我们刚分析过的“僧敲月下门”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都是有动有静,用事物的“动”来衬托环境的“静”,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人们喜欢这种衬托的方式来把环境的特点展现的更加形象。

拨开迷雾,原来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是有迹可循的。诗歌的内质像一片桃林等待着沿香寻来的读者。当然,方法是抽象的,只有通过自己的长期思维训练才能发现作者诗中流露的那浮动的“暗香”。方法的分析并不能取代感性的领悟,也许我们一刹那的灵感恰恰最符合作者的意图,这种领悟需要长期大量的诗歌背诵才能养成。

上一篇:万能模式构建高分议论文 下一篇:对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解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