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模式构建高分议论文

时间:2022-09-10 02:55:04

万能模式构建高分议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众多着眼点:审题、立意、标题、开头、结尾……可是,一篇论文无法对那么多的着眼点都能分析透彻,如果能解决好一个问题,并且这一解决方法能让众多高中生学以致用,并很有成效,就够让人感到很欣慰的了。而高考议论文如能注重框架结构模式,就能有效避免“结构混乱”的不足,给阅卷老师一个非常清爽的整体印象。

笔者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写作时,语言往往很精彩,事例也很生动,但经常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任凭思维驰骋,相信许多老师也碰到过类似难题。后来,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发现“结构混乱”是学生作文的“致命伤”,于是笔者决定“对症下药”,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而言,作文的常见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等几种,笔者对以上五种模式都进行过仔细研究,并对上述五种模式进行过训练,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并列式作文的快速构思指导课,因此,笔者想在此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对并列式结构作文写作指导教学的一些体会,想就此问题和各位与语文老师一起探讨,并将笔者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以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并列式议论文是指在论证过程中,从3~4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共同论述同一个话题或中心观点的结构形式。也就是把一个中心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但各分论点之间相互要有联系,构成并列关系,层次要分明,分得开,排得顺,最好是从同一个方向用话题核心词造句来回答问题,句式大致相同。高考改卷时间紧,任务重,评卷老师改一篇作文的时间不会太长,那么考生就应该想办法让评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整体把握你的文章。并列式议论文就能帮助广大考生解决这一难题。它往往在段首或段尾用一个简明的句子高度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因此这种文章形式结构整齐,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使评卷老师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能快速得到该考生作文的信息,故并列式议论文深得高考评卷老师的青睐,而理所当然地成为高考作文评卷的宠儿。而在高考评卷中,只要采用并列式结构模式的议论文切合题意,并有对事例围绕中心论点做较具体的分析,书写工整,基本上都会比较高分。

笔者在此就作文主体部分介绍两种作文万能模式:段首观点句领起模式、段首中心事件统领起模式,希望能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构思出一篇结构比较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

一、段首观点句领起模式

段首观点句领起模式是根据作文开头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别用3~4个分论点置于作文主体部分各段的开头,最好把这一观点句单独成一段作为领起该段的观点句。

二、段首主要事件领起模式

笔者所说的段首主要事件领起模式,是针对并列式议论文,依据话题或中心观点,首先联想3~6个相关事例,然后从不同角度或侧面筛选出3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作为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再依据话题或中心论点分别用一个句子高度概括这3个材料的中心事件,作为总括句单独设立一个自然段,然后紧承总括句再分别概述这3个例子,并在段尾分析、揭示原因,使每两段成为总分总的关系,最后把6个自然段连结起来,就构成了并列式议论文的主体部分,然后再按通常顺序从开头写起,注意好中间的过渡就可以形成一篇结构严谨的作文。其好处在于使朦胧的思路变得清晰,使杂乱的结构变得完整,使抽象的观点变得具体。一般列举三段,其余3个材料用于简洁事例的列举置于文章倒数第二段,以形成优美语段。

并列式议论文的段首主要事件领起模式的概括,可围绕“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并且可采用“是”字句或其他较整齐的主谓陈述句――“话题+是+谁干什么”或“谁干什么+是+话题”让本段中心事件一目了然。

上一篇:让学生快乐起来 下一篇:空谷飞香待人觅,几多幽径可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