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经济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22-10-23 04:22:31

建筑工程经济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经济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案例的相关设计和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建筑工程;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建筑工程经济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环节,是阐明工程技术和经济效果间关系的专业课程。当完成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建筑工程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的全方位认识,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工程技术方案优选的基本过程,初步具备将工程经济相关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建筑工程实践的能力。建筑工程经济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灌输相应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即所谓填鸭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头脑中只有简单记忆的经济学公式和概念,并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做到学以致用。针对这一情况,许多教师都探索在教学改革,寻找教学相得益彰的讲授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来。

2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工程经济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对独立导致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和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本文仅就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波士顿法学院[1],根据实际案例,在实践中学习“代替”理论讲解。该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鼓励学生为案例中介绍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并解释证明原因。这只有在学生搜寻更多对于他自身来说的新信息并且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学生必须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并跟案例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案例研究进行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最后要检测,哪些重要的关系尤为突出,可以从个案的罕见的步骤和关系出发可以推断出哪些普遍的现象。

案例教学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激励者的角色,经过学生们积极参与和讨论,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案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基本性原则。应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便于学生从中获取基本概念、规律和了解课程的结构。其次是基础性原则。内容需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接近其经历、经验和掌握范围。然后是范例性原则。案例应是经过精选的、示范性作用。最后是可操作性原作。设计的案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基于如上这些原则,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准备与所讲授知识点关联性较强的素材,并在课堂上逐步向学生讲解分析,在其了解全部知识点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加强和巩固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保持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导其分析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

4.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以其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重要章节,并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价值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问比较完善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实施程序。

4.1案例教学步骤

首先是基础知识讲授。此为准备阶段,需要安排学生预习和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相关概念,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等基本内容。

其次是案例展示,此阶段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关工程项目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介绍项目的项目概况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然后是案例分析,结合该案例讲授本节课程的基本要点,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步骤,在适当教学提示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评价。

价值工程分析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常是围绕以下七个合乎逻辑程序的问题展开的:(1)这是什么? (2)这是干什么用的?(3)它的成本多少?(4)它的价值多少?(5)有其他方法能实现这个功能吗?(6)新的方案成本多少?功能如何?(7)新的方案能满足要求吗? 按顺序回答和解决这七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骤。即:选定对象,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和评价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活动成果。

选择好研究对象后,进行功能分析,随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由小组成员自行分工,模拟制作调查问卷,对各项功能权重进行问卷调查来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对案例的功能进行定义、整理和评价分析,选用相关计算各项功能权数并列出相应的分析表格。通过计算成本系数和功能评价系数,最终计算出价值系数,其中价值系数高者为优。

最后是案例总结,完成案例分析环节后,各小组将研讨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并进行课堂讨论。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等,最后让学生继续改进和完善案例价值工程评价报告。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其综合能力。

4.2 案例设计实例

此处,以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幢综合楼项目为例,设定该项目征集了A、B和C三个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确定优选方案。各设计方案对比项目如下:

A方案:结构方案为大柱网框架轻墙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板,墙体材料采用多孔砖和移动式可拆装分隔墙,窗户采用中空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93%,单方造价为1438元/m2;

B方案:结构方案同A方案,墙体采用内浇筑外砌筑,窗户采用单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87%,单方造价为1108元/m2;

C方案:结构方案采用砖混结构体系,采用多孔预应力板,墙体材料采用蒸压灰砂砖,窗户采用双玻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79%,单方造价为1082元/m2。

首先由学生集中讨论,给方案中各主要因素设定权重,并对方案中的选型进行评分。其中一种方案各功能的权重及方案的功能得分见表1。

表1 方案功能分值

其次,根据既定功能分值,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如表2~4所示。

表2功能指数计算表

表3成本指数计算表

表4价值指数计算表

经过如上分析,可知,在该设定功能评价体系下,最优方案是B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评价体系设定,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相关计算步骤,熟悉、了解和掌握价值工程分析技能和技巧。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5结论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来进行学习,通过案例设计来实施教学过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适当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肯定。案例教学法是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艳,《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初探[J], 潍坊学院学报, 2012,12(4):116-118;

[2] 王海英,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经济》课程的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 2011,10(29):73-74;

[3] 赵超 姜长茂, 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改革初探,科技信息, 2013,17:14

[4] 吴琪琦,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2012,9(11),184-185

[5] 花丽娟, 《建筑工程经济》说课,科技信息, 2012,5:398-399.

上一篇: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 下一篇:洁净室空调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