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苏港合作这十年

时间:2022-10-23 02:47:13

话说苏港合作这十年

金色的紫荆花雕塑,见证着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繁荣与稳定。

百年沧桑,十年欣喜。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也是江苏与香港扩大两地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10年。

10年来,苏港两地坚持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合作成效显著。香港不仅是江苏主要的投资来源地和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更是江苏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10年携手的光辉历程表明,江苏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为苏港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促进苏港合作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最近,省委统战部、省海外联谊会和本刊联合组织了专访组,专访几位江苏籍的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围绕苏港合作主题进行了专访交流。

全国政协常委、江苏旅港同乡联会会长

张永珍:我为家乡感到自豪

简历:张永珍女士,祖籍江苏武进,1932年出生,1951年赴港定居。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旅港同乡联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大庆石油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永兴企业公司总裁。荣获瑞典皇家北极星大十字司令章、香港特别行政区金紫荆星章。

我们见到张永珍女士时,她刚从瑞典回到香港。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谈起了参加总书记访问瑞典有关活动的经过。她告诉我们,她曾四次参加了胡主席的活动,在胡主席及夫人、瑞典国王和王后小憩时,胡主席曾走到她面前与她亲切交谈,当得知她要去给贵州乡村捐建几十所卫生室时,胡主席说,我知道你做了许多好事。尤其是6月9日,胡主席在瑞典国王陪同下坐在马车上向她亲切招手的情景,让她回忆起自己与“哥德堡号”的不解之缘。

“哥德堡号”是中瑞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在18世纪中叶,瑞典商船“哥德堡”1号往来于瑞典和中国之间,从事货物贸易。不幸的是,1795年9月12日,在距目的地哥德堡港仅900米处触礁沉没。1984年,随着沉船的被发现,重造“哥德堡号”再次远航中国成为瑞典人的梦想。用了10个年头,耗费3000万美元,瑞典人终于完成了这一圆梦之举。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从哥德堡出发,开始了21世纪的中国之旅。作为同瑞典王室有长久而密切关系的张永珍,一直以欣喜的目光关注着“哥德堡号”。她说,这条船见证着中国与瑞典古老而美好的友谊,同时,通过这条船,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瑞典。去年7月18日,“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张永珍与瑞典国王和王后一起也到了广州,参加欢迎“哥德堡号”的仪式。同年8月29日,该船到达终点站上海,张永珍又赶到上海参加有关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这艘船,她在广州、上海两地的媒体上,斥巨资以她个人和子女名义刊登了整版广告……。

张永珍为促进中瑞友谊,尤其在促进中瑞经济交往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说,瑞典虽是小国,但它的电子和通讯业非常发达,爱立信公司更是弛名世界。改革开放以后,我先后帮助爱立信公司在南京、北京、武汉等地建立了合资公司,1992年,我积极促成了爱立信公司选址南京,建立了南京爱立信熊猫通讯公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永珍十分感慨,“当时谈判进行得非常艰巨,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南京、北京,最后终于谈成了。公司注册资本2090万美元,总投资额4088万美元。今天公司已成为爱立信在华投资的最大企业,去年上缴利润列南京市第8位。”对张永珍为促进两国关系所作的贡献,江苏省一位原主要领导曾说过,江南水乡有许多桥,张永珍女士是中瑞友谊之桥,一座美丽的桥。瑞典国王和王后继1997年为她颁赠“瑞典皇家北极星勋章”后,又于今年4月16日,在王宫举行隆重仪式,为她颁发了“瑞典皇家北极星大十字司令章”,这是瑞典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奖章,张永珍是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的发展和香港的繁荣稳定,一直是她长悬心头的事情。她告诉我们,她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参与了为内地培养人才的工作。从1985年开始,在担任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的张永珍的积极倡议下,得到王宽诚、霍英东两任会长的支持,中总举办了培养内地经贸人才的“香港工商业研讨班”,对象为内地政府官员和管理人才。张永珍是研讨班的首任班主任。为此,她花费许多心力,而且一做就是14年,共办班70多期。现在她到内地各省市,经常会见到她的学生。这些昔日的学生如今成了各条战线的领军人物,但都没有忘记她这位班主任。

多年以来,张永珍利用全国政协这个舞台,先后就内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西部开发,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提出建议。2002年和2003年,她两次资助举行了“促进内地与香港经济共同繁荣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和内地、香港的一批知名经济学家参加了研讨会。张永珍说,当时香港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通缩、财赤问题突出,我倡议并资助举行这个研讨会,就是希望内地和香港各界能够加强对香港的关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更希望香港同胞能重拾信心,同舟共济,共度时艰。以后,中央政府采取了签订CEPA,开放自由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等政策,给香港送去了一个个“大礼包”,应该说,这同我们的倡议和呼吁也是分不开的。

张永珍说,现在经济好了,人们心情也舒畅多了,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几年,我们通过和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合作,做了一些工作,现在看来是有效果的。

作为江苏旅港同乡联会会长,张永珍和联会的其他会长一起,先后两次组织香港籍大学生回江苏参观访问,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每次都接见了访问团成员。张永珍对活动的安排十分精心,每次她都反复叮嘱组织者,要让学生看江苏好的地方,但也要看一些相对落后和贫穷的地方,这样,才能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和完整的江苏。去年8月,她不顾烈日炎炎,随学生去了连云港,陪同她的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珉劝她注意休息,她婉谢了。后来,她又去了苏州,不待休息,又随学生去了苏州大学。在大学生热情的掌声中,向学生作了讲话。她用平静的语调娓娓道来,她讲到了祖国和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她深情地勉励学生学好本领,建设祖国,建设香港。她的讲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内地和香港的学生们。

张永珍不仅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真正进入商界是在70年代中期,当时,她敏锐地看到:祖国建设急需外汇,而出口石油是当时赚取外汇的有效途径,于是她注册了香港大庆石油公司,经销中国石油。凭着过人的胆识,在全港率先开展了全天候的送油业务,建立了健全的销售网络。就这样,初涉商海的张永珍硬是在外国石油一统天下的香港,为中国石油的销售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以后,张永珍又投资了内地电讯、交通、商贸、房地产等行业,都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奠定了她在香港商界成功女性的地位。

事业成功后,她热心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先后捐款过亿元,但她不事张扬,总是低调行事。她对捐款教育事业情有独钟。1994年,她捐给香港城市大学一座学术交流大厦,2000年,又向香港中华总商会捐助了巨额教育基金,2005年,又给港区省级政协联谊会慷慨捐款。她还给全国妇联捐资用于春蕾计划,为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颜查干乡水灾重建施以援手。对家乡,她也是慷慨解囊。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永珍就开始了对家乡的捐助活动,曾向苏州的4家医院分别捐赠了救护车和空调设备。1991年,她闻讯我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立即捐赠款项。近些年来,她还向江苏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用于援建和改扩建苏北地区10所希望小学和设立江苏省青少年成长奖励基金。第六届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时,她不仅慨然应允担任了大会组委会顾问,将自己参与在香港举办华商大会的经验提供参考,还出资用于举行焰火晚会。第十届全运会在南京举行时,她马上捐了款,就在去年带大学生去连云港时,她还为连云港社会事业捐款。当我们采访中提到这些事情时,张永珍轻轻地说,“为家乡做些事情是应该的”。

在2000年5月,张永珍曾因以4150万港元购得一清朝粉彩花瓶而引起轰动,这款花瓶为清雍正年制造,瓶高约15英寸,瓶身上绘有蟠桃花果和一对飞舞的蝙蝠,寓意福寿双全。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同时代此款花瓶均为青花图案,粉彩设计尚属首次,所以受到藏家的追捧。正当市场对这款花瓶市场估价节节攀升之际,2004年,她将花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使这一传统瑰宝在中国落了户。张永珍说,能为祖国保留一件稀世珍宝,心里非常高兴。

在访问即将结束时,我们感谢张永珍女士为加强苏港合作与交流,为扩大江苏的对外开放和为江苏社会事业所做的积极贡献,她谦虚地说,“我还做得不够,家乡人民给了我许多荣誉,我是南京市、苏州市的荣誉市民,还担任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我一直说两句话:我为家乡感到自豪,我要为家乡多做些事情。”

省政协常委、香港工业总会主席

丁午寿: 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简历:丁午寿先生,江苏无锡人,1942年出生,1948年随父母移居香港,196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现任省政协常委、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6月的香港,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家乡记者的采访,激起了丁午寿先生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追根溯源,丁午寿先生首先从父亲的创业谈起。丁午寿先生的父亲丁熊照老先生生前是香港著名实业家。丁午寿先生介绍说:“先父14岁时离开故土无锡市华圻村,到上海学徒。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上海创办电池厂,生产大无畏牌电池和电筒。企业兴盛时,从上海扩展到华东、华北地区。抗战时期,父亲缩小了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后来准备把部分企业迁往内地,在运输途中,船舶被日本人炸沉。父亲把投资转向福建,买山置地,植树育苗。当时,父亲就有一个坚强的信念,祖国的山河土地,日本人是抢占不去的。父亲没有机会正式去学堂读书,因而特别重视教育。抗战胜利后,父亲重回故里,投资兴办了私立华圻小学。建校需要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的,全是自家种植的,木质很好。先父是1976年过世的,之前,念念不忘家乡故土,叮嘱我们一定要把华圻小学办好。”说起自己的父亲,丁午寿先生一脸的崇敬。他说:“父亲是非常爱国的,如果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看到香港今天的样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1979年,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丁午寿先生和兄长一道第一次踏上归乡之路,投资兴学,重点打造华圻小学。随后的几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家乡一趟,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随着内地乡村合并改革的进行,村镇的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丁午寿先生两兄弟捐资400万元人民币,易地重建华圻小学,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天5月,丁午寿先生在参加省政协会议期间,抽出时间,再次来到华圻小学关心指导,对学校的教育和发展非常满意。

说到苏港合作,丁午寿先生认为,香港是江苏最大的直接投资者,双方的合作意义重大,前景看好。苏港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香港和江苏各有优势,香港的服务业十分发达,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在法律、会计、财务、市场推广等领域,都能提供世界一流的优质服务;江苏经济发展快、活力强、开放度高,是内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且教育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香港和江苏的互补性很强,把两地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出很多的合作机会,潜力巨大。据丁午寿先生介绍,香港的省政协委员和香港工业总会在苏港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投资办厂和捐资助学。因为地理位置关系,香港同胞在内地的投资最初是在珠三角地区。香港工业总会曾经有个调查,港资企业占珠三角全部外资企业的70%以上,港资制造企业在珠三角共开设5.7万家工厂,用工超过1000万人。这个数量在内地虽说不多,但台湾和韩国的劳动力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800-900万人。丁午寿先生从1980年起在广州办厂,最多的时候每天生产53000个娃娃玩具。随着制造业中心向长三角转移,香港企业逐渐转移到长三角发展,在江苏投资办厂的越来越多。江苏人很有远见,对外商投资的起点要求高些,但在投资环境方面做得很好,没有规定之外的乱收费现象。江苏的投资环境在港资企业中口碑很好。捐资助学,可以说是香港委员的共同心愿,也是大家回报故乡的直接之举,是大家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

二是投资沼气。香港的政协委员一次在南京参加省政协会议期间,得知沼气技术已经达标,解决了以往的漏气问题,苏北地区想推广但缺乏资金,于是集体决定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宿迁市选择100个农村家庭,投资沼气。采用新技术的沼气,可以为每一个家庭提供10个月的能源。目前正在做第二个100户家庭的沼气投资。用丁午寿先生的话说:“这件事,既环保,又不浪费能源,大家做得很开心!”

三是把香港的一部分经验介绍过来。香港工业总会推出一种产品的品质标志,亦即英文中的Q Mark,由一个下属机构专门负责。这种品质标志得到了香港市民的公认。在香港,只要提到Q Mark,产品就是可信的。消费者对获得这种品质标志的产品和服务就有信心,相信其品质是可靠的。内地企业如果认为自己的产品符合标准,可以提出申请。工业总会就会派人前往厂家进行测试、检查、考核,通过后给予认证,之后每年都要复查。以前主要是做产品认证,现在逐步向服务领域延伸。香港工业总会特别重视环保,制定了一个“一年一厂一环保计划”(1-1-1计划),即要求每一个参加此项计划的会员企业一年最少要做一个环保项目,在环保方面办件实事。企业做一个环保项目,是基本要求,如果做到三个以上,工业总会就会颁发一个奖项,作为鼓励。

当记者问到作为政协委员对在苏港合作过程中江苏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时,丁午寿先生简要地讲了几点:一是现在江苏各地招商引资,都提出要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方向是对的,但这要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可忽视。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可缺少,各式各样的企业都需要。欧洲工业革命以为机器可以取代人,结果发现还是需要人。产品的配套与生产,同样需要人,所有的精品都是人制造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可以吸纳大量的工人,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二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努力与国际接轨。内地在执行方式上,与国外和香港不同,比如惩治假冒伪劣产品,内地主要是从管理制造商入手,结果有的制造商就会应付检查。检查过后,还会造假。国外和香港重点是抓零售商,零售商对自己所售产品的来源应该是清楚的,如果对产品的来源不清楚,就不要买入,从而确保假冒伪劣产品进不了流通领域。三是江苏这几年的公路交通发展得又快又好,但怎么使用,还有欠缺,有待提高。说起内地的交通,丁午寿先生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他认为国家富强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拥有自己的汽车是好事,但同时要加强道路交通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培养文明的行车习惯。开慢车应该到慢车道,开快车应该到快车道,这是一种开车文化。在内地,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相比而言,香港在这方面就做得较为完善,江苏可以学习和借鉴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引进消化和吸收香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四是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基础设施好,有人才优势;香港的服务业优势明显,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十分发达,双方在这方面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采访结束时,丁午寿先生说:“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是世界首创、独一无二的。邓小平很伟大,一般人看不到,也没有想到。香港回归后,成功地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省政协常委、香港肇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铿:家乡故土,永远的牵挂

简历:方铿先生祖籍南通,1961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化学硕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香港肇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去香港采访前,原以为方铿先生的办公大楼一定豪华气派,有宽敞的大厅,金色的招牌,威武的门卫,新颖的电梯,阔气的会客室……可是,到了约定的楼下,记者看不到大门,找不到电梯,经楼下停车库工作人员的指引,才在一辆大货车的侧面发现一扇不起眼的电梯小门。走进四楼的会客室,只有一张椭圆型的小会议桌和几张座椅。空间虽小,但窗明几净,玲珑雅致。等了不多一会儿,方铿先生满面春风地走进来,连声招呼:“让你们久等了。”采访在亲切随和的气氛中自然展开。从办公场所的简朴可以看出,方铿先生是一个行事低调,毫不张扬的人。通过采访,记者发觉方铿先生对家乡故土有着火一般的热情。

方铿先生1949年随父母来到香港,直到1990年,才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那一年,父亲不幸过世。”方铿先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说:“1989年,父亲答应在南通捐助一个小学,他过世时,钱没到位,学校没造好,父亲要我一定把这件事办好。”带着父亲的嘱托,方铿先生终于回到了故里,给父亲的母校小海小学捐赠了300多万元人民币,添置现代化教育设备,新建教工宿舍楼。方铿先生说:“振兴实业靠人才,培养人才靠教育,实施教育靠学校,尤其是一流学校。我跟父母到香港,有机会到国外念书,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第一次回去时,感觉家乡的教育比较薄弱,当时小海镇上还没有一所好的中学。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办一所好的中学,培养好的人才,为当地服务。因此,除了捐助小海小学外,又捐建了一座中学。”从1993年9月开始,方铿先生捐资创办小海中学。学校占地157.8亩,建筑面积4451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有教学楼、实验楼、体训馆、师生公寓等14幢主建筑,多功能阶梯教室、双向闭路电视、微机房、语音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师每人配有笔记本电脑。如今的小海中学有50个教学班,3300名师生,已跻身于南通市重点高中的行列,并获得“南通市德育先进学校”、“南通市模范学校”、“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十佳校园’”、“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规范收费展示单位”等80多项殊荣。自2002年起,方铿先生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奖学金,为考入这些高校的小海中学学子提供全额资助。

继小海小学、小海中学之后,2001年方铿先生又以母亲厉素芳女士的名义捐资400万元人民币在启东市创建善成小学。2005年,方铿先生向南通大学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造教学楼和设立奖学金。在与记者谈及此事时,方铿先生毫无掩饰地说:“大学不能办了,没有能力,只能捐资。”朴实的话语,折射出方铿先生捐助家乡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痴情。

近乡情怯,1990年回过家乡之后,方铿先生只是捐资助学和捐赠慈善基金,没有投资办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南通市长的徐燕到香港招商,见到方铿先生,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乡投资?”方铿先生不无怯意地说:“我不想赚家乡的钱。”徐燕市长当即表示,欢迎方铿先生回南通投资兴业,给家乡增加就业机会,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家乡的召唤,激发了方铿先生的投资热情。此后,他在江苏先后投资成立了南通盛达印染有限公司、南通时代置业有限公司、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南通东亚纺织装饰品有限公司、淮安市华丰彩印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肇丰医疗(苏州)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总部设在南通的时代超市,遍布江苏的34个城市,并向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拓展,成为江苏主要连锁超市品牌之一。方铿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刚刚在淮安市涟水县签完一个合约,投资2亿多元,建造一个针织厂。他说:“针织企业属传统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大,对苏北来说比较合适。”

对于家乡的投资环境,方铿先生赞誉有加。他说:“江苏通过全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了非常优良的软环境,我们非常满意。例如我在淮安的投资,最初有点困难,政府竭力帮助,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是一路热心地给我创造很多机会。在香港的江浙人士中,我接触的很多。根据我的了解,对在江苏的投资,没有任何投诉。可以说,江苏省委、省政府及各个部门,非常开明、开放,办事效率高,并且十分诚信和热忱。投资江苏,我们放心。”

面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方铿先生甚为欣喜。他高兴地说:“这几年江苏发展非常好,可以说各方面均衡发展,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我第一次回家乡时,那时的南通跟现在相比,差得太远。当时,乘飞机到上海后,再坐车坐船花了6个小时才到南通,现在不用3个小时就到了。将来苏通大桥通车后,估计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老百姓住的地方也不同了,过去还有茅屋,现在住的都非常好。”方铿先生越说越兴奋,从南通说到全省。他说:“苏南非常发达,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苏南已经先富起来了。”

谈到香港回归10周年喜庆之事及苏港合作的前景时,方铿先生自豪地说:“香港回归整整10年,对香港来说,这10年来,我们的生活条件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改变,实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持了繁荣稳定。回归以后,香港真正成为祖国的一部分。”

对于江苏和香港的进一步合作,方铿先生认为,江苏制造业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较慢。香港的服务业发展很快,占GDP的86%,可劳动力太贵,江苏在这方面与香港合作的机会很大。江苏在香港的同乡不少,可以利用同乡的关系,多吸引一些香港人士到江苏投资。江苏有人才优势,有许多有利条件,可以更好地利用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发展自己。

浓浓赤子情,拳拳报效心。方铿先生为家乡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奉献了真情。

(联合专访组成员:周和平、陈建生、戈尚达、丁和平)

上一篇:作风促作为 下一篇:弘扬优良作风 战胜不良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