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时间:2022-10-23 01:07:52

关注生命,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提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本文就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案的预设以及预设方案的执行等四个方面作了些探讨。

【关键词】生命 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3-01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命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是教育的元基点。关注生命,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获得被人尊重,追求民主、平等,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情感,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奇谈怪论”,维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充分预设,构建弹性方案——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保证

人的生命是复杂多样的,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异。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提取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运用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进行思考,因而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把具有个体多样性的学生,看成设想中的一个理想个体,用个体代替全体,追求教学“齐步走”,必然造成动态生成的失落。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教学预设或者降低对预设的要求,相反应提高对预设的要求。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的动态生成,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和线性的,而应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具有弹性的。

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学生自主探究“47.85÷7.5”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自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独立探究。

感觉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先做下面的习题,然后再独立探究。

(1)64÷16=(64÷10)÷(16÷10)=6.4÷(

(2)6.4÷1.6=(6.4×10)÷(1.6×10)=(

)÷16

做完习题后,仍然不能解决的学生,可自学课本。

经过独自努力后,还觉得有困难,可寻求同学或者教师的帮助。

这样的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主动活动的保证,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灵活调控,追求真实自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增多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再充分的预设,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自然的、丰富多彩的课堂,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成为牵制教师和学生的无形绳索,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灵活调控课堂教学,使“意外”转变为可供利用的新的教学资源,从而突破预设的“窠臼”,使课堂教学从“既定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比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就发生了“意外”:

师:这两个长方形纸片,谁的面积大呢?

生:我知道!只要知道它们的长和宽,再用长乘宽就求出它们的面积,就知道谁大谁小了。

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仍以学生不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出发点,继续执行既定方案,学生对后面学习一定不会有什么兴趣,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更不会有教学的动态生成。于是,我及时改变预设的程序,创造性地组织了下面的教学。

师:请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同学对老师笑一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用长乘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不知道。

师: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你们能主动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但是,你们只知道怎么算,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呀?

生:想!

师:那好,今天老师不教,想请你来当一回老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来证明这是为什么吗?

生:能!

师:好!下面就开始小组合作研究,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证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他们并没有因为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降低探究兴趣。学习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想。由于是学生自己自主、合作、探索得来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所以在讨论交流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证明方法。由于处置得当,这节课并没有因为发生“意外”而遭受“损失”,相反,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04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3

[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7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顺应新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