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10-22 10:36:12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探讨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方法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05年-2010年发生的护患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结果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服务态度差占35%;病人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误解占25%;业务技术水平不够熟练占15%;医疗收费不明占15%;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占10%。 结论 护患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服务意识不强,换位思维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病人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误解及期望值过高有关。

【关键词】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1]。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急诊病人的特点是急、危、重症病多,意外事故病人多,病人及家属对医护服务期望值高,如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纠纷的发生[2]。为了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通过对我院急诊科近5年临床工作中的护患纠纷案例的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5年-2010年在我院急诊科共发生护患纠纷20例,其中服务态度差7例,占35%;业务技术水平不够熟练3例,占15%;规章制度执行不严2例,占10%;病人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误解5例,占25%;医疗收费不明3例,占15%。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2.1.1护理人员方面

2.1.1.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换位思维不够 在护患纠纷中,大部分并非是护理人员存在有行为过失,但确实在医疗服务中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如有些护理人员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使用服务忌语,回答问题冷漠简单,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不够、表情淡漠、讲话生硬、注意事项交待不清等,尽管为患者做了大量的救治工作,但当患者或家属有问题提出时,解释工作不周,甚至于与病人或家属发生口角,使患者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感激救命之恩,反而投诉护士的服务态度差。另外,患者及家属往往在心理及经济等方面压力过大,求治心切,对病情了解不够,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过高,需加强护患沟通,否则易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常常引发纠纷。

2.1.1.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现阶段护患纠纷从数量、性质、处理途径、结果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患纠纷数量日益增多,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处理的途径上不单纯是信件或口头投诉,而是寻求法律支持;不单纯依靠医疗行政部门解决,而借助媒体施加压力。纠纷的结果不单纯是批评问题,而是要求经济赔偿。由此可见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当患者的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而有些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存在侥幸心理,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工作马虎,导致卷入护患纠纷。如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对病人进行服药、注射、输液治疗时未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导致差错的发生,引发护患纠纷。

2.1.1.3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技术要求精益求精,造成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因而引发护患纠纷。

2.1.1.4 出诊人员及设备因素 出诊速度慢,出诊配备器材不到位,出诊护士动作慢,转运前未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些都可能引发护患纠纷。

2.1.1.5 出诊人员及设备因素 出诊速度慢,未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出诊配备器材不到位,急用时因抢救物品缺省而影响抢救效果等。出诊护士动作慢,直接影响抢救质量;转运前未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些都可能引发护患纠纷。

2.1.1.6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 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医疗纠纷时,急救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可造成举证困难,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3]。

2.1.1.7 医疗费用问题 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加之新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收费项目不明或填写不全甚至错误等,极易造成患者的误解,导致纠纷发生。

2.1.2 患者及家属方面

2.1.2.1 文化程度较低引起 不少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缺乏医学常识,不能真正理解病情,难以交流,出现差错,指责护士没有告知,引发矛盾,导致纠纷。

2.1.2.2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危重症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失实报道,或多或少给患者有一种导向,一旦出现疏忽,引发护患冲突。

2.1.2.3 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引起 现在的患者追求的是享受性医疗服务,星级宾馆的服务方式与医院服务形成了落差,导致不满,有的认为医院是治病的,应该把病100%治好,一旦有什么意外就全是医院的责任,从而引发纠纷。

2.2 防范措施 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2.2.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 在工作中护士应该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绝不与患者发生正面直接冲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2.2.2 增强法律知识 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2.3 严格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分级护理原则为患者服务,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患者的合法权利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2.4 增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方可承担临床护理工作。

2.2.5 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服务对象是患者,护理人员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法律责任问题。

2.2.6 重视急诊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不得丢失和随意篡改,同时注意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

2.2.7 规范医疗收费 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人工收费,使病人完全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

2.2.8 正确认识处理纠纷 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要认真分析发生的原因,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讨论,从中汲取教训。护方首先应该和患方协商解决处理。协商不成的则交给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和裁决,如仍然不服,可通过法院解决。

3 小结

急诊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医院的窗口,接触人群复杂,在工作中经常发生护患纠纷。通过对纠纷案例的分析,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只有更新护士服务理念、增强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法律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注重服务模式的转变,注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整个治疗护理中主动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真正使急诊护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把各种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使急诊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唐亚勤,夏文涛.护理纠纷的防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2]薛秀英.新形势下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的管理[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1):122.

[3]熊晓美,冯晓敏,叶宝霞,等.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65.

[4]车淑贞.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7,5(118):74-76.

上一篇:浅谈《医学遗传学》说课 下一篇:ICU谵妄的诊断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