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时间:2022-10-22 09:57:42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集的418份血液标本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玻片法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鉴定,玻片法,试管法

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式的遗传性状,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临床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有盐水凝集法和凝胶微柱法。盐水凝集法因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通过对418份血液标本的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BO血型鉴定中的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对象:418份血液标本,每份标本同时用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

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在2小时内完成ABO血型鉴定操作。

ABO血型鉴定方法:① 玻片法:正定型法:将抗A试剂、抗B试剂各1滴分别滴于玻片上A、B处。分别取等体积待检血样(5%红细胞悬液或全血)于抗A试剂和抗B试剂。用不同的竹签将分型试剂与待检血样调匀,同时不停的摇动玻片(或瓷盘)并观察血型凝集(或溶血)反应,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反定型法:另取洁净推片1张,标明A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方法同上。②试管法:正定型法: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2支,分别标上抗A、B字样,分别加入抗A、抗B标准血清各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然后分别加入被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l滴于各试管充分混匀;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分钟判定结果。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反定型法:首先将待检血离心(2500r/min,3min)分离血清;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B、O,各管加被检者血清1滴,然后按标记分别加入5% 的A、B、O型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1滴,混匀;以1000r/m离心lmin后取出试管,轻摇管底,观察凝集。

结果判断:凝集判断标准红细胞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显微镜下红细胞分散存在,无凝集靠拢现象为阴性,红细胞出现凝集为阳性。

2 结果

玻片法结果A型71例,B型73例,AB型28例,O型246例。A型68例,B型78例,AB型28例,O型244例。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可见不论是玻片法还是试管法,418份血液标本的血型分布是一致的,即O型最多,之后依次为B、A、AB,即O>B>A>AB。玻片法和试管法的鉴定结果显示AB型人数相同,而A型、B型和O型人数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的问题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自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检验科人员没有对报告核对正确,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3.2 被检红细胞

①血型测定的错误血型:检测时,因患者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又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② 标本不新鲜,严防污染。细菌污染的标本,红细胞上T抗原被激活,与标准血清中的抗T抗体结合,出现全凝集现象,干扰血型鉴定。当疑有血浆成分干扰血型鉴定时,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以除去干扰。③ 冷凝集素属于冷反应性的自身抗体,4℃ 条件下,正常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价低于1:16,冷凝集素效价增高是导致献血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原因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冷凝集素能够与标准红细胞和自身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凝集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低效价的冷凝集素在37℃不能凝集标准RBC和自身RBC,因此不会造成血型误判,但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37℃仍可产生较强凝集,容易造成血型误判。如果献血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试验中应使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或45%热放散,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很高,严重干扰血型鉴定。④ABO亚型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型属于同一血型抗原,是由基因所决定的抗原结构和位点数改变导致的弱表现型。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通常比A亚型更少。

3.3实验器材

① 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试管、滴管要专用,标记清楚。②用试管法定型时,应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定型。每批测定均须设置对照。③红细胞浓度按要求配制,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的比例适当。④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心时间是血型鉴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按操作规程严格控制。

3.4 其它因素

① 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献血者中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一M、抗一N等。在反定型试验中,不规则抗体可以和标准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而这种反定型结果与A或B抗原无关,所以导致ABO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②类B抗原某些受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病人,红细胞获得了类B抗原,A型病人可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因此,感染体征病人配血不合时,应考虑类B。

总之,在患者ABO血型鉴定试验中,如果出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不能轻易发报告,否则,可致ABO血型的误判。因此,在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积累丰富的血型鉴定经验,对异常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查明原因,以获得ABO血型的准确定型,确保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张悦,袁利洁,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规划与实设计思路[p].现代医学进展,2006,6(9);127.

2,王莉,田素莹,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职业素质[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3);41。

3.尚晓斌,黄昌洁,莫成航,等,对医学实习生进行内科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J].广西医学大学学报,2008,25(10);235-236.

上一篇: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 下一篇: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因素及预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