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脉诊 三指定乾坤

时间:2022-10-22 08:04:51

和汉族中医相似,脉诊也是藏医学中的基础诊疗形式,历史源远流长。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对脉诊有非常详细的论述,指出了诊脉的具体部位,提出七种奇脉之说,并指出了容易混淆的六种脉象。经验老道的藏医,通过脉的跳动,可以见微知著了然于胸,指下定乾坤。

切脉时间有讲究

桑珠是一家藏医院的医生,此时已是正午,一个小伙子坐在他的对面,介绍自己的症状主要是肚子胀,吃不下饭。

听完他的讲述,桑珠医生让他伸出左手,开始为他切脉。切脉的部位和方法与汉族中医基本相同,切脉部位的藏语名称tshon、kan、chag从汉语“寸、关、尺”的字音直译而来。根据藏医传统,最合适的切脉时间是早晨,正午和黄昏都不是最佳切脉时间,病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上午来切脉的病人是最多的。

在切诊前一日,应禁食酒肉,避免烤火、过劳,勿食不易消化的和寒性的食物等;此外,失眠、用脑过度、长途跋涉、说话过多,也会对脉象诊断有影响。

切脉是精妙审慎的治疗,《四部医典》要求切脉的医生必须专心一意,严肃认真。从脉象大体而言,男性的脉象洪而缓,女性脉象细而快,根据父母两人的脉象,据说还可以预测所生孩子的性别。

此外,根据季节不同,医学挂图《曼唐》还详细解说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脉象,春天脉象细如百灵鸣叫;夏季有力如杜鹃啼叫;秋季较慢如山雀鸣叫;冬季滑而迟,如野鸭呜叫。脉象还受心情的影响,例如心情悲痛,可能出现间歇脉象。

严格的“尿诊”

我不知道桑珠医生切脉时发现了什么脉象,他用一根细竹枝,搅动白色搪瓷杯里这位小伙子带来的尿液,这就是藏医的“尿诊”。

《四部医典·后续部》中述“生死之别明于脉,寒热之界现于尿“。藏医认为人体的尿液,来自摄入的饮食,因而尿液的性质与饮食的种类、所含水量色素等等,关系密切。正常人的饮食如果有所改变,尤其食入较多色素等,对尿液的性质都会有所影响。

如同切脉一样,尿诊同样有严格的要求。

尿诊前,不要大量喝茶、青稞酒、酸青稞酒等;而且前半夜的尿液不用,后半夜的才留置送检。为了准确辨别尿液的颜色,需要用无色的容器来盛装。尿液的色泽、热气、泡沫、沉淀物和漂浮物等情况,都会告诉大夫所需要的信息。除了不同的病情之外,天气的冷热等因素也会影响尿液的状态。

桑珠医生多次用细竹枝搅动尿液,可能是观察其泡沫出现情况和消失的快慢,这也同样是重要的诊断指标,仅泡沫就有大而微蓝、小而色黄、大而略白等多种情况。在这些基本诊断都完成之后,桑珠医生问小伙子最近是否食用了寒冷的食物,小伙子回忆了一下,说有酸萝卜。桑珠医生说,酸萝卜、甜茶等最近都不要食用。他还特别嘱咐,火锅也不要多食,火锅里的调味料可能会对消化造成不良的影响。

脉诊和现代诊断设备相结合

在旁边的另一间诊室,意希卓嘎医生也正在诊断,这里的病人几乎全部是女人。在这里,意希卓嘎首先切脉的是右手,随后切换到左手。有时,她的助手切左手的脉象,她切右手的脉象,双手同时搭脉。

刚给一位58岁、患有高血压的大妈开药,并嘱咐她少吃盐和油,接下来的一位病人白马曲珍只有5岁,她咳嗽得喉咙发炎,已经说不出话。给这么小的病人搭脉在我看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她细小的手腕和手指在大夫温暖的手掌中显得格外娇小。诊断很快完成,开出了几味藏药,早晚各三包,中午两包,并嘱咐孩子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吃辣椒和炒菜等。家长问可否去做雾化治疗,意希卓嘎医生说可以,雾化非常有效。

紧接着的是一个山南来的大姐,她指着腰部、肩部说各处疼痛或发麻,又指着头顶说这里也发麻。意希卓嘎医生的判断是,这是“隆”引起的病症。

根据传统医学“曼唐”的介绍,“隆”病的脉象浮、虚、细,症状中也包括了骨节疼痛和全身串痛。意希卓嘎医生对症开出了几味治“隆”病的药方,她也用西医理论解释道:“看病人的症状,可能是血液循环方面有问题。”

病人所患的基本都是常见病,所以每个病人的诊断时间都很快,一般不超过10分钟,藏文草书在处方上笔走龙蛇地快速书写着,偶尔使用一次血压计和听诊器。后面的病人源源不绝地进来,有怀抱着婴儿的母亲,也有一脸倦容的大妈,或是害羞的牧区姑娘。

在诊疗手段快速发展的今日,藏医脉诊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脉诊往往能从整体反映疾病的发展进程,是现代诊疗技术很好的补充。而脉诊和现代诊断设备的结合,则使诊断更加准确。

上一篇:唐卡:成就生活与梦想的艺术 下一篇:个性SUV进藏路上秀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