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22 07:41:16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今,对高中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一些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切实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字】信息技术 ;现状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55-0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担任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这几年中,笔者一直致力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据研究,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尴尬,课时设置不合理,迫切需要长期合理的规划

根据江苏省高考的相关要求,信息技术学科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时间在每年的12月份,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合格则视为D级,文化类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学业水平测试必须达到4C1合格,而体艺类考生则在7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中,可以有3门学科为D等级。由此可以看出,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地位并不是太重要,这就造成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尴尬现状。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能让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希望学生重视,但是学生自己,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学校都认为信息技术考试只是形式,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想一下,如果从高一开始,学校就制订了一个完善的长期的合理的教学规划,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制订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这两个主体的作用,不能让考试成为“牛鼻子”,避免因为应对考试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规划。只有切实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认真安排,合理规划,才能保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单一,迫切需要多元化

纵观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部分课堂的授课方式,都脱离不了讲授——示范——练习三个步骤。不能否认,这个“三步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一,它有助于学生在毫无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地熟悉并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第二,教师的示范会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体验,不会因为计算机知识的抽象而感觉苦恼;第三,充分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程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便及时改正。但是,这个“三步曲”不是万能的。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大的潜能,它并不能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还会渐渐打消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所以,不能压抑学生的思维,要打破“三步曲”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滞后,迫切需要与时俱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滞后,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矛盾。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起来艰涩难懂,花很多的时间,却只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很不值得。而老师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很多老师认为,理论知识是支撑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和灵魂,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操作一定只是浮于表面,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其实,学生和老师的想法都对,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实就是人的两只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分值比例,由以前理论知识占60%,操作技能占40%,调整到现在的各占50%,足以表明,现时期对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是,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并举。二者的相互穿插、相互融合,才能真正使高中计算机课程深入浅出,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改进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1 教师的教学模式从授导型向探究型转变。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一全新的目标,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钻教材和课标,认真分析学情,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问题、任务驱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团结协作,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热爱本学科的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3.2 教师要致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教学多元化发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操作观察法、自己试验法、资料调查法、信息搜集法等。训练内容目标要明确,设计要有序,形式要灵活多样,练后要有反思。重视学习评价活动对学生学习的较大激励和促进作用。教学过程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应设置许多交流、总结、评价活动,有自评、小组评、班级评、老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利用学生对自评、互评表现出来的较大兴趣促进教学效果。3.3 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变单纯应试教育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长远教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转变学科的尴尬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考查方案,提高对高中毕业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引起家长,学生和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让信息技术成为高中毕业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其次,学校应抛弃一心只为升学率的功利心态,多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考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

上一篇: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下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构建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