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如何“会海淘金”

时间:2022-10-22 07:38:42

新闻记者如何“会海淘金”

在当前形势下,会议报道在新闻实践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常跑会议的记者都深有体会,会议稿好写也难写,随便对付很容易,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以及会议主题,甚至连会议各类材料都是应有尽有,简单地对有关材料改造或摘录便可以成为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报道。但如果抱着到会场拿份材料,回来后抄抄写写的态度,是抓不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的,也就是说,想出精品有很大难度。如何在会议里发现新闻线索、确定报道方向、跳出会议写新闻是一门学问。这里有很多技巧,掌握了技巧,才有可能写出精品。

技巧一:要在会前多了解相关信息

各种会议尤其是各种展会往往有非常丰富的资料,到现场再去了解,很容易让稍纵即逝的好新闻跑掉,所以,非常有必要打有准备的仗。

举例来说,在吉林省举办的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展会,会上涉及的内容也很多,从什么角度切入新闻,是一个好稿子诞生的首要问题。跑会前,笔者了解到大量展会信息,当看到博览会专设了高科技(电子)馆,集中展示国内外高新技术产品的消息时,笔者想,作为本地媒体,有必要关注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于是会前就特别了解了一下省内参展的重点科研院所。有了前期的了解,就做到了心中有数,采访过程中就做了一个现场录音报道,新闻内容紧扣吉林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展会中的表现和发展,一分多钟的新闻涵盖内容很丰富,这篇报道广受好评。可以说,报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前期对展会的了解。

技巧二:巧妙利用与会人员的特殊身份

如何在会议中采写出生动有趣并且主题意义重大的好新闻,一直是广大记者为之努力却收效不丰的一个问题,其实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众多被采访对象中,准确地筛选出最符合主题的人物,让他们说出最有代表性的语言。

2000年,笔者参加了一个全国农村改厕技术研讨会,当时写了一篇报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个有效尝试――德惠市布海镇农民用上生态厕所》。这是一篇公众性报道,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东北农村,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富裕起来的农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这篇报道主题重大,结构严谨,把一个多方面内容的复杂场面浓缩在一个较短的篇幅里,渗透了以小见大的特点:小事件、大主题;小场合、大人物;小厕所、大生态。报道的采写过程就是在全国农村改厕技术研讨会中进行的。当时参加会议者的最大感受是布海镇的农民徐海家的厕所比城里的厕所还好,笔者选择了几个有特殊身份的与会人员,让他们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农村改厕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意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让每个有份量的人说话。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人很多,有各级党政领导、有国家爱卫会负责人、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科研人员、有联合国环境卫生官员,他们的特殊身份,可以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对生态卫生厕所有个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看法,那就是高度。但记者也要有意识地同他们交谈,引精华之语出来。

其次,把每个有独特身份的人谈话的精华选出一个观点。在这里,笔者选了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司马林的在全国宜于推广的观点;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王俊起教授肯定生态卫生厕所防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思路观点;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郑惠明女士“零排放”这个良性水循环的观点;最后让布海镇党委副书记徐志军这个基层领导提出千家万户都重视使用有机肥的观点,使这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都找到权威人士为它定位,为它说话。

最后,生动非常重要。一个研讨会,可说的话很多,如何让受众觉得既解渴又生动,这个恰到好处的“度”在哪里?那就是――既照顾主题的角度,又要兼顾语言的个性,也就是生动性,还要兼顾简单鲜明。新闻要短,尽管好话千千万,我只取一句。

技巧三:善于从老百姓关心的角度捕捉亮点

一名合格的记者就是要善于捕捉这些新闻亮点,从老百姓关心的角度来思考,让受众在看到你写的会议新闻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004年,笔者采写了一篇长消息《长春市有了第一家农民工工会》,内容来源于一次工会组织的会议。当时拖欠农民工工资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暴露问题多,解决方法少,这个时候成立农民工工会就成为一个很有积极意义的报道。在参加农民工工会成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组织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农民工是新时期出现的特殊的工人阶级,那么,农民工问题也应该靠工会组织解决,这是工会组织成立60年来一个新的“眼”。

在这则消息中,农民工的话语非常朴实:“一年到头,也辛辛苦苦,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老婆、孩子到年底还指望咱们把这个钱拿回家。以后有了这个工会组织,我们感觉到心别有底。”这样的报道特别贴近老百姓,消息发表后,笔者收到了很多称赞和鼓励的反馈信息。

技巧四:开门见山,把最令人感动的东西拿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固然重要,但记者也是普通人,也能够和大家一样最直接地感受到心灵的颤动。如果在采访中你被感动了,那么就把最使你感动的东西拿出来交给受众,让受众也来感动吧。

笔者发表过一篇专题《母亲的呼唤》,作品以母子两人内心旁白的方式,贯穿了一件件动人的小事,完整地体现出一对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感人故事。这篇报道严格来说,不像一篇常规的专题报道,它也是来自于一次会议。长春市妇联开展的“妈妈”活动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从1995年开始,关于“妈妈”活动的报道就接连不断。2005年6月1日是“妈妈”活动开展十周年的日子,当时长春市妇联召开了一个隆重的纪念表彰大会,和以往的大会一样,内容包括领导讲话、“妈妈”先进个人发言,宣读表彰决定等,素材比较丰富,完全可以制作一篇很完整的专题,但缺乏新鲜感。

在会上,有一个环节是“妈妈”陈玉晶和她的孩子的对白,讲述了这对母子生活中的许多片断,笔者当时感动于她们之间的深情,心底里很柔软的一个地方被触动了,于是刻意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人,发现不少人眼角有泪光,当时感觉抓这样的一个点一定会打动人。这篇报道发出去以后,果然感动了很多人。作为记者,就应该主动打开思路,创新会议报道形式。

此外,一名新闻记者在“会里淘金”时,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是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锻炼和积累,培养自己新闻的“嗅觉”,即新闻敏感性,要学会在“无味”的会议中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挖出富有人情味、人性化的情节;

二是既要走进会议现场,了解会议本身,又要走出会场,“跳出”会议进行思考,找准切入点,然后确定报道主题,并选择独特的角度进行报道;

三是要注重采访前的准备,要对会议所涉及到的有关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尽可能了解出席会议的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拟好一些有针对性的采访提纲;

四是在采访时要态度诚恳、谦虚,尊重被采访对象;

五是要培养和加强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要让自己常处在拼抢新闻的“战备状态”,不但采访要快,而且形成新闻稿件也要快,把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受众;

六是要改变会议消息写作过于沉闷、呆板的现状,采用多种体裁来写会议新闻。

(作者单位:长春人民广播电台;长春晚报社)

上一篇:用温情点染镜头 下一篇:网络新闻的特点及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和对策